安全意识和管理优化 也当成为游泳池的标配
这是一起悲伤的事件。本报报道,7月19日下午5时10分许,南城景湖时代城小区发生一起溺水事件,一名4岁男童在水深仅三四十厘米的儿童泳池游泳时,不慎溺水,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物业称送医前男童意识已清醒;医院方则表示医生到时孩子已无呼吸。
虽然说,现行的临床医学上,并不将呼吸视为生命急救时的唯一指征。不过,这起悲剧中,孩子究竟是在医生抵达现场时便已无呼吸,还是送达医院进行后续抢救之后,才告不治,是断定这起悲剧中游泳池、物管与医院方面责任划分的关键所在。就此,必须承认,说是为了告慰孩子在天之灵、安慰孩子伤心欲绝的家人也好,或者检讨有关各方的工作漏洞、尽早亡羊补牢以绝其余之患也罢,警方的介入都是紧迫而必要的。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个人生活如此,社会生活多数时候同样如此。不过,人们所吃的亏、所付上的代价,最终能不能转化为未来生活的祝福,公共部门的制度性反应至关重要。于此,期待警方的最终调查能够厘清事实真相,甚至涤荡某些领域的沉疴,不应成为妄想。
不过,即便官方的调查结果还未最终公告,但对于当下众多小区的游泳池管理做一番检讨,亦是必要的。当前,为了回应越来越多业主的期待,游泳池成为很多新建住宅小区的标配。只要业主愿意为这样的设施和后续的服务付费,这自然无可厚非。很多时候,水火无情,安全漏洞和管理隐患也就常常出在这里。有必要承认,硬件设施的增加,只要有钱投入,并不算难事。然而,与硬件相关的软件,也即与器物相匹配的观念意识和文明,却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就游泳池来说,这些年来,的确越来越多的人,不出小区也能下水游泳,可是,与之相关的各种诸如游泳池水质普遍尿素超标、人际交叉感染等报道,也常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更有甚者,安保乏力、管理失控最终酿成溺水悲剧的,也绝非罕见。
这就是说,文明的进步,一定是包含两个方面的。既有物质、硬件层面的从无到有,也有意识、观念和文明层面的更新换代和艰难升级。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硬币的正反两面,最终形成某种制度性的进步,才能最终缔造人的福祉。反思游泳池悲剧如此,更多的社会领域和公共生活,同样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