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试点两年广州仅12户参加 有老人卖房住养老院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如何选择养老居所?如何老有所养?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着老人的心。
有了一套房,是否意味着能安享晚年?记者了解到,守着房产传给儿孙,是如今不少老人晚年的选择,抵押房产“以房养老”则成为老年群体中一个颇为敏感的话 题。2014年7月开始,广州等地“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开闸,但截至目前广州只有12户老人参加“以房养老”抵押保险。
如何更好地安享晚年?有社工称,对于老人而言,要让老人安居又安心,应做好养老规划,不止将晚年生活寄托在“硬件”上,还要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文/广州日报记者申卉、谭秋明
(署名除外)
贫病交加时 义工伸援手
虽然才六十出头,陈伯却已经是一副耄耋容颜,他是“三无”孤老,没有配偶、子女,没有退休金,靠低保度日,一人独居。老人住的房子,大约只有十一二平方 米,间隔成一房一厅。采访中,陈伯反复说,“有瓦遮头已经很幸运。”但是,这间房子却有很多问题,最严重的是用电问题。
“我这里时常会短路。”陈伯向社工倾诉,平常用电非常小心,每次只敢用一种电器,一旦遇上夏天的雷雨频密的天气,“我就缩在角落,怕漏电。”
虽然如此,他说,在这所房子里住了几十年,过惯了一个人的生活,“让我去住养老院,肯定浑身不自在,所以,再破再烂,我都希望在这里度过余生。”
最近,陈伯得到广州市义工联“安居安心”工程的帮忙,房子得到修缮,电线、电路重新铺设。老人开心得老泪纵横,“有房子,有人帮忙关心,我多开心啊!”
独居心惊惊 全屋装报警器
年约八十的吕婆婆(化名)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如今独居在天河区某单位宿舍中。虽然日子过得也挺乐呵,但“安全感”的缺失成了吕婆婆心中最大的郁结。
“毕竟我一个人住,又这么大年纪了,万一被贼盯上,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她说,每当自己长时间出门后,总觉得窗户似乎有被人开过的痕迹。
为了让自己安心,老人专程买了一整套报警器安装在家里,有红外线探测器、视频探测器、门磁探测器,只要感应到异常,就会立刻报警。但她坦言,自己心里也明白,再多的报警器也难得心安。
“可能以后还是会去养老院吧。”看着这套近百平方米的大房子,老人幽幽地说。
不想找麻烦 住进养老院
83岁的梁婆婆曾是广州某高校的教师。她也曾考虑过在女儿家附近买一套小房子,双方可以互相照应,“不过我觉得女儿她有自己的家庭,就算住得近,还是会 请个保姆来照顾我。”而且,“年轻人和老人的观念很多不一致,难免会有争执,饮食习惯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今年年初,老人索性卖了市区的房子,在养老院“包”下一个小套间,“反正也不会再回去住了,养老院我一次性交了8万元,有生之年都能住在这里,再加上每个月4000元的生活费,有护工做饭照顾。”
她说,这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想吃什么让护工做什么,人也自由,因为住的基本都是老人,养老院还会举办各种适合老人的活动。
资深社工:要让老人安居又安心
广州市义工联资深为老服务社工林晓芬分析,老人与房,在老年群体中,确实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
“居有片瓦遮头,食有三餐温饱,这似乎就是很不错的晚年生活,但事实上,老年生活除了安居,还要安心。”林晓芬指出,很多老人及其家人将晚年生活寄托在 “硬件”上,例如,一家好的养老院,周边有不错的配套,“这只是满足了老人生活的基本需求,老人更大的需求是身心的舒畅、快乐,所以,我们要逐渐建立起规 划晚年的观念。”她说,具体到房子,中老年起要逐渐修缮一些房子的破损,并且进行改造,以适应将来的老年生活需要。
而在国外,更先进的理念是,从中年起为晚年生活进行理财规划,确保自己能够过一个安稳、有保障的晚年。“尤其关键的是,从中老年起,我们要尽力为老年期 构建更好的‘软件’,如良好的邻里关系,有益于守望相助。发展兴趣爱好,融入社区,参加自己喜爱的社区活动,也有助于晚年时期保持活力和身心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