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498所农村卫生站成功转型 看病更有保障
位于南城新基杨柳路的南城梅代文卫生所。 东莞时报记者 李梦颖 摄
东莞农村卫生站启动转型一年
8成以上卫生站申请转型 498所已领证
转型后,责任主体明确,医生违规执业成本更高,市民看病更有保障
东莞时间网讯 为了遏制非法医疗行为,东莞农村卫生站从去年7月起开始转型,今年9月全市1233所农村卫生站将完成转型,目前进展如何,转型后违规医疗行为是否减少了?
昨日,记者从东莞市卫计局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有966所农村卫生站申请转型,占总数80.76%,498所已签发许可证,同时注销了126所农村卫生站。
“转型后这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增强了,违规执业率确实能如预期有所下降。”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违规执业的卫生站有164户次,其中涉及转型后的仅2户次。
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卫生站转型后,不仅医疗硬件、医护人才配备等条件更高,更能保证医疗安全,而且明确了责任人,有效遏制超范围、乱收费、违规医疗等违法执业行为。
超8成卫生站申请转型
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说,转型前,东莞农村卫生站的牌照有六成属于村集体,但实际经营的却是个人或外来社会资本,很多卫生站执业许可证都是由村集体出租或者转让的,出现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后,一些承包者甚至可以一走了之,这也是近年来卫生站超范围经营、违规诱骗群众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的重要因素。
“转型后,要求申请人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去登记,责任主体明确,这样一来,违法成本很大,能够对超范围、乱收费、违规医疗等违法执业行为进行一定的遏制。”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7月,东莞市所有农村卫生站全面启动转型,根据要求,全市1233所农村卫生站将逐步转为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个人(社会)办门诊部、个人诊所、乡村医生举办的个人卫生所(以下简称卫生所)等四类医疗机构。
据卫计局统计,截至2015年6月底,按照“成熟一所、申报一所,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共996所农村卫生站申请转型设置医疗机构,占总数80.76%;已同意筹建设置880所,占总数71.37%;累计已发许可证498所,占总数40.39%;累计注销数为126所,占总数10.22%。
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验收签发许可证的498所原农村卫生站,已核定经营性质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与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完全脱钩,理顺了农村卫生站的产权归属和经营性质问题,规范了医疗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
违规执业率如预期有所下降
违规医疗行为是否如预期般有所遏制?“这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增强了,违规执业率确实能如预期有所下降。”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从已转型的农村卫生站来看,成效已有显现。
市卫计局表示,2014年以来,东莞针对农村卫生站转型后设置的门诊部、诊所及卫生所等重点医疗机构,开展了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医疗美容专项整治行动、打击买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出租承包科室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查处医疗机构379户次,其中涉及卫生站的164户次,占全市卫生站的13.3%;涉及转型后医疗机构2户次,占转型后设置医疗机构的0.5%。公示违法违规执业医疗机构124户,其中涉及卫生站的65户,占全市卫生站的5.2%,涉及转型后医疗机构为1户,占转型后设置医疗机构的0.2%。
力争9月底前基本完成转型
按照东莞市卫计局部署,东莞所有农村卫生站力争到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转型。
目前,沙田、塘厦、凤岗、麻涌、石龙、长安、莞城、洪梅等八个镇街已全部完成转型任务。
但仍有部分镇街的农村卫生站转型进展缓慢。“目前,有8个镇街未完成2014年度转型工作任务,占了20%,分别是谢岗、道滘、石排、企石、万江、高埗、中堂等。”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镇街进度不一,多是因为历史原因,“开展农村卫生站转型试点工作会涉及原农村卫生站的债权债务和工作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随着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确实会遇到这方面的阻力。
走访
申请转为个人卫生所
升级硬件设施投入10多万
昨天16点,走进南城新基杨柳路,南城梅代文卫生所的牌子有点显眼,卫生所里还有几位患者正在打点滴。
“今年4月递交了转型申请,投入了10多万,除了添加了一些医药用品,还按照卫生所的设置标准重新把卫生站升级了,比如装了消毒池、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等消毒设备,设置了专门的医疗废物储存室等,等着卫计部门验收通过发牌照(许可证)。”虽然卫生所牌照还没发下来,但47岁的梅代文医生信心满满。
这里是南城新基新墟卫生站,属于村卫生站,由村里的赤脚医生张医生个人承包负责,来自贵州的内科医生梅代文2005年辞掉家乡医院的工作,来到东莞,在这家卫生站里工作,前年辞职到别的卫生站工作,“今年接到张先生儿子的电话,说张医生去世了,他虽然学医但没证,问我是否愿意回来接下这个卫生站,当时卫生站都在申请转型,我就决定接下来申请个人诊所。”
记者从市卫计局官网“东莞南城梅代文卫生所设置公示”通告上看到,卫生所公示已通过,其拟开设诊疗科目是内科,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情况,属农村卫生站转型设置医疗机构,市卫计局同意其筹建设置个人卫生所。
影响
医生:上岗有更严格要求
转型成个人卫生所后,对医生和患者看病是否有影响呢?
对于卫生站转型,梅代文医生是点赞的,“转型后对硬件设施、医生上岗都有更严格要求,病人看病更有保障。”
在梅代文医生看来, 可能挂的牌子不一样,但来看病的还是那些人,一样给他们看病开药,卫生站无论怎么转型,只要用心给居民看病,不超范围经营,不违法,就没有问题,“有能力看的病就给他们看,没能力的就让他们到上级医院去看。”
“现在只有我和一个护士,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能看20多个病人,有在附近打工的新莞人,也有社区里的居民,不少是经常来这里看病的,我是内科医生,平时多是看一些感冒发烧、肠胃消化等普通疾病,收费比较便宜,看个普通感冒发烧,打针加吃药一般是七八十块钱。”梅代文医生说,一个月下来,营业额有两三万块钱。
昨天在卫生所里输液的严女士住在附近的南城步行街,前几天她丈夫不舒服在这边看病,效果不错,她当天才过来这里看病。
卫计局:硬件和医护有门槛要求
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卫生站转型后,医疗硬件、医护人员配备等条件更高,更能保证医疗安全,就医环境、服务水平更好,转型后产权责任更明确,避免了出现医疗事故纠纷难以划分责任的情况。
据介绍,卫生站无论转型为门诊部还是个人诊所、个人卫生所,对医疗硬件和医护人员配备都有一定的门槛要求,根据方案,如果申请转门诊,要求有一名副主任医师,还要购入B超、X光等设备,场地面积也要达300平方米,有卫生站负责人算过,最少要花50万元,若转型为卫生所,成本也需要5万-10万元左右。
以前卫生站的患者都是附近本地居民或新莞人,都是和卫生站乡医“打交道”多年的老朋友,看中的是卫生站离家近又是熟悉的医生,看了几十年都习惯了,而且看病便宜,转型后对就诊是否有影响。对此,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看乡医的习惯也不必担心,转型是鼓励乡医申请的,他们执业地点基本不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