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打更人钟情玻璃画 挑战《清明上河图》
东北师大打更人钟情玻璃画 挑战《清明上河图》
【解说】62岁的打更人孙永福耗时近月时间,利用玻璃画技法将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再现在人们的眼前。
孙永福是东北师范大学的一名打更人,业余时间喜爱作画。从2014年起,在校方和学生的帮助下已经举办了两次玻璃画个展,展出作品超过30件。
这幅《清明上河图》玻璃画长约130厘米,宽约60厘米,是整幅画作中人物最多、细节最繁复的部分。在作画的25天里,他每天都要伏在床边画上6个多小时,整块玻璃不留一处空地,每一笔都精雕细刻,每天膝盖、胳膊都累到发麻。
【同期】(东北师范大学打更人 孙永福)
别的画基本上画的差不多了,所以我就来个难度大一点的,我总觉得这是难度最大的了,因为从场面来看,画面来看,几乎来说里面没有闲的空虚的地方,连河水都是用线条勾成的,按理说,河水可以不用线条,用蓝色一抿就完事了,但这个不是,都是用线条勾的波浪式的,所以说太复杂了,太复杂主要是为啥呢,就是为了挑战挑战自己。
【解说】所谓玻璃画是指在玻璃上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绘制的图画,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进行观赏。其难度不仅在工笔雕琢,更在反向作画。
【同期】(东北师范大学打更人 孙永福)
因为玻璃是透明的,你在那边画,就得看这边,在这边画就必须得看那边。所以它是反的,就像字似的,都是反的,不是正写,正写必然省劲,像纸画省劲,(是因为)正画,(玻璃画)就不是了。
【解说】孙永福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曾在一间美术工艺厂做工,此间他自学绘画,以此赚钱补贴家用。后来由于工作调动,也便荒废了。直到他应聘到学校之后,看到学生画画,才激起他“重操旧业”的想法。由于缺乏装裱画作的资金,画框都是老伴庞桂荣从外面捡回来的。孙永福说,家人对此给予的尊重和支持令他感动。
【同期】(东北师范大学打更人 孙永福)
我觉得儿子也好,儿媳妇也好,老太太也好,对这方面都非常支持。因为我本身下班之后睡完觉就是画这个东西,一点活也不干,小孙子都是老太太管,一早上起来儿媳妇上班把他带到幼儿园,晚上(接回来),我都不接,所以对我这个非常支持,他们要不支持我,咱就是说也成不了功。
【解说】孙永福说,他此前从没尝试过如此大画幅的玻璃画。而这幅玻璃画也只占了《清明上河图》整幅作品的十分之一,其余部分预计还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记者 郭佳 吉林长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