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打车“补贴大战”催生指尖上的中国
两大移动客户端软件快的和嘀嘀,日前先后宣布暂停其客户端的现金奖励计划。这标志着今年年初开始为期五个多月的打车“补贴战”告一段落。快的和嘀嘀接受媒体查询时证实,此次取消的是客户端的打车补贴,司机端补贴仍将继续。消息传出,有本地网友选择“怒卸”软件,而许多的哥则选择了“睇睇先”(昨日《广州日报》)。
卸还是不卸,这是个问题。补贴没有了,不过,五个月“大战”下来,永远改变的是人们打的的方式。对于许多人来说,过去风吹雨淋站路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子过去了。也有人习惯了下车用手机支付,而不是掏钱付现金。有人调侃说,嘀嘀快的之间的竞争,就好像两人大打出手,众人围观。然后两人手拉着手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无论怎样,如同电商之间的竞争一样,商家大规模的烧钱圈地活动,还是让很多很多普通市民得到了实惠,在这一点上,还是要感谢商家。
中国网民的特点,是习惯了各种免费午餐,从软件到影视下载,免费变收费,那就等着客户用后即弃好了,品牌忠诚度总不如实惠来得重要。所以,据说在农村里,农民中更换手机号的频率是很高的。运营商打价格战,只要有新的套餐优惠推出,农民就会频频更换手机号。
不过,以我自己的体会,手机打车之方便省事儿,可能让城市里更多消费者超越了对那几块钱补贴的考虑。因为,尤其在大城市,“的士”是卖方市场,繁忙时段打车不容易。而移动客户端改变了人们的“排队”方式,在路边打车,你还面临电召、移动端下单者的竞争,不是所有客户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在英国时我就发现,凡是坐计程车都需要事先预约。一来国外私家车多计程车少,二来凡事预约是习惯。我看起码,预约的办法让的士减少空载运行,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好处。
据说自打车软件推出后,上海的拒载率骤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根本就打不到车。这跟推出网上订火车票之后,不会上网的农民工订不到票一样,属于数字鸿沟之下,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一个例证。说来说去,移动客户端最终方便的是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城市人。不过我也看到商家的一个说法,补贴活动过程中年长使用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更多老年人加入移动互联网行列,如此看来年龄已经不是自外于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因素。
补贴不再有,让人有点惋惜。不过,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操作,不会总有免费午餐,打车软件补贴大战,数十亿投入好像帮国人交了一次学费,学习客户端操作,学习无线支付,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一个指尖上的中国将指日可待。 □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