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识货”值得推广

01.12.2017  02:13

  ■ 刘云海

  近日,本报记者在梅城一家超市看到,不少蔬菜用保鲜膜包好,而每份蔬菜的保鲜膜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份蔬菜从哪里来,产地、批发市场、货主、采收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俨然是蔬菜的“身份证”。

  目前扫描比较贵重物品上的二维码查询商品信息已经不是什么新奇事,但在超市买菜时扫一扫蔬菜保鲜膜上的二维码,这个西兰花、这个土豆从哪采摘,谁负责运输,全都一目了然,这实在不简单。

  蔬菜是市民最常食用的食品,其卫生与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但一直以来,查验其“身份”都困难重重,市民对它们的采摘地点、运输途径等信息,最多只能通过询问售货员才能得知。而今,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一目了然,这种管理模式不能不说是蔬菜监管的一种创新,对经营商家而言无疑是一个约束和监督,对顾客而言则是一个参考和借鉴,非常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蔬菜采摘、运输等信息在二维码上公之于众,将使得蔬菜卫生状况再没有猫腻可存,顾客看二维码选择服务,自然就会促使商家珍视二维码的“原形”,也就必然会被倒逼着去整改,去加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二维码的无形监督下,经营者若无视食品的卫生及质量保障,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绝财源,自讨苦吃。

  “扫码识货”监督机制极具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蔬菜卫生管理可以看二维码选择服务,其他行业也完全可以推行二维码监督模式。而且不单是卫生状况,其他诸如经营信誉度、服务质量等信息都可以制作成二维码,通过各种评判督促商家改善经营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让市民放心消费。

  当然,必须注意的是,二维码监督机制的前提是对商品的检测和评判过程不含水分。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形成监管合力,不能走人情路、关系路,只有阳光公平操作下的监管评判,才是真实可靠的二维码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