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报批马山扶贫造假:应调查尽快追责
违规认定3000多名扶贫对象,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有汽车,43人在县城有房产,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将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的608户家庭违规认定为脱贫;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结转结余9230多万元,导致多个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缓慢……
近日,审计署公告显示,个别地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不到位,扶贫资金未及时拨付或违规认定扶贫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被点名。马山等地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显然不是扶贫不上心、工作存纰漏造成的。无论是截留扶贫款项移作他用,还是在扶贫对象认定上弄虚作假,抑或是应付搪塞扶贫任务,都存在着明显的主观故意,不仅违规违纪,有些行为甚至违法。当务之急是,纪检机关和司法等部门联手介入调查,尽快追责和惩处,消除此中问题造成的恶劣影响。
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贫困地区要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一些地方罔顾中央精神,视扶贫工作如儿戏,明目张胆搞假扶贫、扶假贫,哄骗上级,糊弄群众,让党的好政策大打折扣。对违纪违法人员必须严惩,对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必须严刹。
试看当前扶贫形势,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扶贫工作中好啃的骨头都啃完了,剩下的皆是难啃的硬骨头。从客观上讲,多数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发展“禀赋”极差,亟须开辟扶贫的新思路、新方法。正因为这样,扶贫工作更加考验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战斗力,更加呼唤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盆景”,多做实事,也更加需要防止政策资源“跑冒滴漏”、防止扶贫工程流于空泛。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摸清楚,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毫不走样地落实到基层,不仅是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需要,也寄托着困难群众的殷殷期盼。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其他工作,干部的作用十分关键。领导干部能否清廉为官,直接关乎一个领域工作的公正高效,领导干部能否紧抓落实,直接影响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只有清除腐官、庸官、昏官,增强党员干部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增强扶贫工作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地区早日改变面貌。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几年时间,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应“治国先治吏,治吏当从严”,锻造清廉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通过严格执纪监督、考核问责,鞭策广大党员干部只争朝夕、紧锣密鼓地推进工作,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落实政策,一定可以破除贫困之冰,温暖疾苦民生。(李达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