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如此多电影预告片 他们是什么来头?

14.04.2016  10:03

原标题: “承包”如此多电影预告片 他们是什么来头?

 张琪工作室(左起:张琪、王思晓、张琳)的主要电影预告片作品有:《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寒战》《盲探》《风暴》《迷城》《我是路人甲》《道士下山》《太平轮》《华丽上班族》《夏洛特烦恼》《痞子英雄2》《澳门风云2》《我的少女时代》《美人鱼》等

 

让子弹飞》是张琪入行参与剪辑预告片的第一部电影。

烈日灼心》加入了动作、爱情、黑色电影元素。

美人鱼》第一支预告片是最能代表周星驰风格的一场戏。

为《夏洛特烦恼》拍摄了一组高概念电影预告片。

  “最好看的都在预告片里了”,在多少部不争气的电影里浪费过生命,我们才终于总结出这条真理,所以每每再看到吸引人眼球的预告片,总不免条件反射心有余悸。“精彩的东西确实应该在预告片里,但是不应该全都在预告片里”,给《一步之遥》《美人鱼》《盲探》《夏洛特烦恼》等电影制作预告片的张琪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现仍是中央戏剧学院在读研究生的张琪,以2007年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入行预告片制作,后又召唤到和他同样热爱电影的小伙伴王思晓、张琳,从数据、创意、导演到剪接,他们将广告思维和电影叙事技巧运用到预告片制作中,姜文、陈凯歌、杜琪峰、尔冬升等多位导演都与他们有过合作。此外,他们还摸索出一系列预告片新玩法,如用大数据做预告片、拍摄电影预告片等。可一切的一切,都还要从热爱二字说起。

   分三步读懂预告片……

   1 每部电影平均有三条预告片

  据张琪介绍,一般来说,每部电影都平均有三条预告片,根据每个宣传阶段而各有侧重点。第一支先导预告片,是为了在初期引起观众兴趣,形成影片的大致印象,“你不可能从第一支开始就把所有内容放进去”;然后随着宣传的深入,按照发酵程度,慢慢扩大到不同类型的人群,比如说看杜琪峰电影的人年纪会比较成熟,那么,在宣传过程中有一阶段的目标受众就是比较年轻的人,需要一支年轻化的预告片;到上映前,可能需要一支素材更饱满、对电影的全貌展现更详细的预告片,创造一个去看电影的冲动,也就是惯常意义上的终极预告片。因为介入项目的时间早,有的预告片剪的时候,特效都还没有做好,“我们就盯着绿的剪(电影特技制作中常常采用绿幕做背景),然后靠猜,想象着这块会有什么效果”。

   2 和导演风格保持一致

  同时,预告片的风格也要和导演本身的影像风格保持一致,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影迷。

  “我们一直在研究每个导演的特点,找他们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观众对于他的想象是什么”:姜文的电影就是他的荷尔蒙和浪漫,总有特别饱满的生命力,就是看电影时最受感染的地方;杜琪峰的镜头语言很有诗意,流动性已经刻在他每一个镜头里,打光的方式、演员的调度方式等。

   3 要对每部片的卖点进行评估判断

  当然,所谓规律不能一言以概之,不同的影片有各自的诀窍,通常在看完全片之后,和片方、宣传方一起对卖点进行评估和判断,比如由梁乐民、陆剑青执导的《寒战》是警匪片,这个类型对观众来说并不新鲜,就需要通过预告片赋予其新意义,按照灾难片的思路去做,整个城市陷入恐慌,警察、匪徒上演一出好戏,以显得体量更大,制作更精美,前后两支预告片都是如此。

  尔冬升执导的《我是路人甲》,因为没有明星,类型比较特殊,更偏人文,他们就制作了六条分别只有一个镜头的首批预告片,“我们没用电影的情景,也没告诉观众这部电影讲的究竟是什么,但我们想通过对电影的关注让观众看到在电影背后很多有意思的事,脱离了这个电影本身,从社会话题的角度去思考”。

  而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阵容很强大,但观众都已经对大片很熟悉了,也知道有这些明星,所以就要找一个出类拔萃的强记忆点,即其他大片没有的特性,就选了以范伟、林志玲和王宝强的戏份为主做了第一支预告片。

   故事得从混进姜文剧组讲起……

   ”进剧组,“战战兢兢

  姜文的《让子弹飞》,是张琪入行参与剪辑预告片的第一部电影。据现在他合伙人之一王思晓讲,张琪高中时连升旗仪式的十分钟都不能闲着,一定要拉着他把刚看过的电影当故事讲一遍。而姜文就是张琪最爱的导演,他也因此带着颗影迷的心考上了中戏。

  大四那年,看到新闻说姜文要拍新片,张琪“疯了似的”找人想进组,很多线都没有搭上,反倒是得知同学王博被推荐去组里拍纪录片,“那时候我跟王博关系特别好,我说能不能带我去,哪怕看看也行”。于是,他每天带着DV赶到相距学校100多公里的剧组外景地北京青石岭,拍摄搭建铁路的工程队,“这个特别逗,因为有个时间差,组里的人不确定我是不是姜文那边找过来的,但他们也不敢问,所以也没有人赶我。那我就天天蹭在那儿,跟非法移民一样,差不多有一个月,没人知道我是谁”。

  后来,姜文建议给所有工作人员安排驻组,制片主任清点人数,就把张琪也算了进去,想着继续这么黑下去也不是办法,张琪主动去找执行制片人坦白,“他说都工作这么长时间了,就别走了”,还带着他和其他工作人员和姜文见了一面,“其实就是打个招呼,让导演知道都有谁在组里”。从“黑户”到成为剧组一员,再到完成电影拍摄的一年间,他形容自己的状态始终是“战战兢兢不敢犯错”。

   偷师”初成,“预告片就是广告

  聊起当时的第一支“非正式”预告片,张琪笑说纯属自发,“没有人让剪,可毕竟你拍了那么长时间”。他们把一个月来青石岭搭建铁路从无到有的过程,铁轨、马靴等道具的细节,主演的镜头,再配上《决斗犹马镇》《寿喜烧西部片》《黄金三镖客》等经典西部片里的素材一起剪了个60秒的预告片。姜文看完挺开心,还给出了修改意见。据说《让子弹飞》开机发布会时还放过一次,但因为涉及西部片素材的版权问题,并没有完全公开。在这之后,姜文找来谢征宇(《寻枪》《一步之遥》的摄影指导)给他们指导,也因此有了后来的那版终极预告片。张琪算了算,《让子弹飞》他们一共剪了两个预告片、8个花絮以及四五个贴片广告。

  因为当初都是为了“偷师”进的《让子弹飞》剧组,张琪回忆,他们拍的纪录片也大都是姜文给演员讲戏、跟工作人员沟通的内容,并不忘把打光、机位图、剧本等知识点一一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却很少考虑到电影纪录片的商业看点,是谢征宇以广告视角启发了他们何为物料思维,也就是说纪录片作为素材,同样应该为电影宣传服务。“那会儿其实是个特别好的过程,真正接触到工业生产的标准”。

  “其实预告片就是广告”,张琪说,“怎么样把这个角色显得猛烈,就跟写剧本一样,你想突出这场戏,就要在前面后面都刨坑,把这场戏垫起来,这些是技巧,想把一个预告片剪得像一个预告片特别容易,但是你选什么样的内容能够直接切到人最痒痒的地方,这才是最有技术含量的,而不是技巧本身,技巧本身没有秘密。”后来,他也确实把这些经验运用到经手的每一条电影预告片中。

   听他们讲如何把预告片玩出花……

   美人鱼

   从大数据中寻找方向

  这个片子体量很大,但我们也没有想把它做成特效大片,所以需要寻找的就是周星驰本人的特点。你看周星驰之前的电影《喜剧之王》《食神》《百变金刚》,最吸引人的其实都是一个小人物找到切入点,是一个非常小的故事。我们还对《西游降魔篇》做了口碑统计,发现大家确实并不那么在乎周星驰拍的电影多大量级,关键看他是不是周星驰,于是,我们就选了最能代表周星驰风格的那场戏放进第一支预告片,还有那首在2004年《功夫》、1994年《破坏之王》、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1992年《鹿鼎记》、1991年《龙的传人》等影片中都出现过的《闯将令》,仅那首歌的版权就花了几十万。

  口述:张琪(创意、导演、剪接)

  在预告片发布前后,我们都会定期在优酷、土豆、爱奇艺、时光网视频上,一条条搜集相关物料和演员的评论,加起来有上万条,我们会根据信息建立一个评论机制,排除水军的可能,以免准确性和可信度有偏颇。并在网络之外找真人做问卷和座谈,比如当时我们去三所高校约学生去深入地聊,了解现在这个年龄段观众的偏好,然后给他们放一条预告片,看他们喜欢这条预告片的哪一点,喜欢这部电影的哪一点,最近喜欢看什么电影等会有大数据的统计。

  最后发现其实从我们一开始进入这行的2010年到现在,预告片的风格一直在变化。比如剪接率、强调信息的变化,像《寒战》(2012)、《风暴》(2013)都是偏向把片子做大做猛烈,而这两年没有人太多去想这个电影深层次讲的是什么,更注重的是电影内容本身,自己在电影院的直观反应,笑了还是哭了,哪句话抛出来能更有效传播。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美人鱼》的第一支预告片直接放一场完整的戏上去。

  口述:王思晓(数据、运营)

   夏洛特烦恼

   拍摄高概念电影预告片

  这是做《夏洛特烦恼》第一批预告片时的尝试,想做一个高概念,更有冲击力的。让沈腾分别作为球员代表国家队拿世界杯、作为演员拿奥斯卡,作为企业家在纳斯达克上市,每支都是一个镜头,做了特别宏大的场面。首先梦想成真屌丝逆袭这个概念很适合这部电影,再者,夏洛在影片中是穿越了的,我们这个预告片你也可以看成是他穿越改变人生。因为我们之前有拍广告的经验,所以全案从创意到拍摄都可以做,这三支预告片大概花了30万。

  其实很多片子都适合做高概念预告片,甚至到最后上映的终极版也可以,比如说《死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不只是预告片本身,它会有好多拍摄视频,发生在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还有最近口碑很好的美国《科洛弗道10号》,预告片做得很勇敢,因为即使看了预告片你也并不清楚片子到底讲什么。包括它在影院的第一支预告片,就是个DV片段,然后出个上映日期,但是不告诉你片名。但这些经验在国内还不完全适用,像国内现在很少有两分三十秒的预告片,基本都是30秒、60秒、90秒。

  口述:张琪(创意、导演、剪接)

   烈日灼心

   放大导演的个人风格

  《烈日灼心》开始拿到片子时体量比较小,类型比较新,曹保平个人风格特别明确,因为犯罪电影在国内一直都有过审问题,所以开始拿到片子时非常兴奋。两支预告片就是强调影片的独特性和刺激性,要能覆盖普通观众和影迷群体,针对前者加入了动作和爱情元素,针对后者加入黑色电影元素。一方面,电影故事很复杂,是关于三个主要人物的自我救赎,我们还是想不要赋予这么强的个人因素,采取通俗化处理,加入了传统警匪元素;另一方面,我们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放大曹保平的个人风格,烟花、屠杀、王珞丹欢呼、枪、同性恋等暴力美学元素,还有类似高虎吐金鱼的隐喻性镜头,在艺术水准上有一定探索。

  其实,还有我们最满意的一支,把诗意和暴力美学做到极致,配的是贝多芬七号交响乐,但出于市场考虑没有用,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最满意的不一定能被挑中。后来一直改档期,再加上上海电影节影片拿了奖得到很多好评,我们又在预告片里加了“犯罪电影新标杆”这样的影评slogan,用以扩散口碑。

  口述:张琳(剪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