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把各项改革任务扎实落到实处。
坚定改革自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面对“两个大局”交汇、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局势,我们要适应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坚定改革自觉,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上下功夫。
加强理论构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治理现代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及独特的文化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的治理现代化必须“坚定走自己的路”;共性的存在则决定了中国的治理现代化也必然遵循普遍逻辑。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以全球视野开展对“中国之治”的理论建构工作。新的“中国故事”不仅能够增强国人的自信、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之治”的理解与认同,更能够增强国人坚持对外开放的自觉,推动国人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国际经验,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引入持续不断的活水。
注重发挥经济改革的引领作用。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社会主义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国家治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们最终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只有瞄准经济现代化、持续改善居民生活,瞄准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瞄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瞄准共建共治共享、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瞄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才能为各项改革举措树立起正确的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建立起改革的纠错机制,使改革沿着正确的发展轨道持续推进。
坚持系统观念。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走过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发展阶段,进入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更多地是在做“完善的文章”,而不是“叠床架屋”、推出种类繁多的新规则、新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要增强系统观念,更多从地方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角度切入,换位思考如何完善制度设计,真正把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和整合优化既有的规章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以简化管理、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坚持问题导向。面对繁重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不同领域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各不相同,有的表现在制度设计不完善、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上,有的表现在执法不力、制度不彰上,有的则是规则不完善和执法不严格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改革,应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改革方案。只有开展“微创手术”“精准”实施改革,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社会震荡,平稳推进各项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 作者张俊伟 , 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