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黄埔的品牌擦得更亮
9月1日,继增城、从化撤市设区之后,新组建的黄埔区也正式挂牌成立。至此,新一轮广州区划调整最后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落定。如果把区划调整后的广州版图看成是一只展翅飞扬的大鹏,新成立的黄埔区,则刚好位于这只大鹏的心脏位置。
设立新的黄埔区,是广州市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黄埔区、萝岗区以来,新黄埔的组建工作,包括系统性的调研、机构的划转、职能的调整、工作的交接,一直紧锣密鼓而平稳有序。最近一个月内,黄埔区一届一次党代会、政协会和人代会先后顺利召开,区级领导班子全部就位,区人大、政府、政协正式挂牌运作,可谓瓜熟蒂落。
东进战略,是广州发展蓝图的重要一环。广州开发区一直是广州东进战略的龙头和支撑点。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广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财税收入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一直雄踞前列。2005年依托广州开发区新设立的萝岗区,之所以采取两区“统一领导、各有侧重、优势叠加、协调发展”的体制,就是为了突出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区自身的空间拓展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保障。广州科学城代表了广东的未来。10年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城崛起、中新广州知识诚振兴为典型,进一步夯实了开发区东进的桥头堡地位,使广州东北部这片广阔地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广州此次区划调整,天河以东已是一个完整的行政板块,集中了全市40%的工业总产值、50%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0%的孵化器规模以及2/3的“千人计划”人才。广州市委、市政府对新黄埔区明确的期待是,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走在前列,为全市发展大局起到中流砥柱、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成为领军者、排头兵。对新组建的黄埔区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剑指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的新黄埔区,积蓄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的规模优势、集群发展的产业优势、人才引领的创新优势、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和人文生态的环境优势等六大优势,未来发展前景无限看好。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合作提升、发展环境优化三大发展战略,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黄埔的优势,把黄埔的品牌擦得更亮。
诚然,黄埔区会因区划调整而新增一些优势,但同时也会放大已经存在的短板。且不说开发区、黄埔区如何协调、集约、融合,当前两区还面临着诸多共同的难题。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些大型企业因经营或环保压力而关停或搬迁,新兴产业尚在培育成长中,外贸持续疲软,政策优势加速弱化。此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离市民的要求仍有差距。在发展路径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同广州市、广东省一样,除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别无他途。
在新一轮的创业征程中,新黄埔区提出大力弘扬“奋勇争先、奋发有为”的排头兵精神,就是将开发区和原黄埔区的创业精神深度融合,内化为新黄埔人的共同基因和共同价值观。我们期待并相信,黄埔区一定会率先激发活力,成为广州改革创新排头兵。
(原标题: 把黄埔的品牌擦得更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