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中山大学曾迁到粤北四年 遭日军攻击死伤惨重

07.07.2014  13:18
  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在韶关办学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在韶关办学

今天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让我们重温一段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在粤北办学的珍贵记忆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由大亚湾登陆进犯广东,10月21日广州沦陷。侵略者兵临城下之际,中山大学紧急撤离,西迁至云南澄江。1940年8月,在代理校长许崇清带领下,中山大学又回迁至粤北重镇乐昌坪石。直到1944年底战火逼近,中山大学再次迁校,抗战期间中山大学在粤北一共度过了4年多的坎坷岁月。

时光如同武江河水悠悠流过,河畔的草木丛中,中山大学坪石办学旧址历经70年风雨,逐渐倾颓,当年的亲历者们也纷纷老去,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坪石办学的往事逐渐从“活的记忆”变成仅存于校史档案里的印刷文字。

抗战八年,不少人都知道内迁云南的“西南联大”,当年“国立中山大学”的师生们同样在国难面前经历着民族及个人的深重磨难,在流离中坚持学术理想,在动荡里坚持抗日救亡,一所名校在历史中留下了沉重而充满力量的一笔。

今天是“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中山大学也即将迎来90周年校庆,坪石办学4年的历史不断被中大学人和校友提及,他们向韶关市委、市政府和中山大学建议修建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坪石旧址,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抗战中的中山大学”纪念馆的筹建已提上日程。记者也随专程前往乐昌坪石,听亲历者们回忆那段峥嵘岁月,在残垣断壁中窥探“光阴的故事”。

许崇清迁校回粤北

一株直径四米左右的香樟树耸立在坪石镇三星坪村的武江河畔,已是盛夏时节、周围草木葱郁,它却没有生长出一片叶子,只有虬枝盘曲在空中。村民们说,这株树龄超过500年的香樟树死于2006年那场60多万人受灾的洪水。

武江发源于湖南临武,由湘粤交界处的坪石进入广东境内,与浈江在韶关城区汇合为北江,浩浩汤汤,南下入海。香樟树的脚下是三星坪码头可谓是武江入粤的“第一站”,明清时期,受惠于武江水运,这里曾一度繁荣,是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岁月长河里,古老香樟树和三星坪码头逐渐失去了昔日光辉。距老树和码头二三十米远的三星坪村里,若非村民指引,毛竹、芭蕉和杂草掩映的一片青砖垒砌的墙壁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座式样普通的当地常见民宅,大部分都已倒塌,连房顶也荡然无存,只剩下长满青苔的残垣断壁,立于丛生的杂草堆中。

这里就是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时许崇清先生的住处,”中山大学韶关校友、民盟韶关市委原副主委杨蓉蓉指着一处残墙向记者介绍说,1938年中山大学西迁云南澄江,1940年8月,二度出任中山大学校长的许崇清带领全体师生回迁粤北。

由于战争时期的安全需要,回迁的中山大学分散坪石镇和周边各地,其中学校总办公厅、研究院、先修班在坪石镇,文、理、工三学院分设于坪石附近之清洞、塘口、三星坪等地,医学院在乐昌县城,法学院设于武阳司,师范学院设于乳源管埠,农学院在湖南宜章栗源堡,许崇清的办公居住旧址三星坪。

陈寅恪 首次入中大讲学

由于正值抗战时期、战火纷飞,学校又屡经迁徙,中山大学搬迁至坪石伊始可谓是困难重重,但学校师生还是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壮大。至1942年,中山大学的学生总数由初迁云南澄江时的1736人激增到4197人。中山大学在坪石办学时间四年多,培养和毕业学子近2万人。

尽管时局动荡、办学分散,中大仍然汇集了一批著名教授专注于教学和治学,诸如历史学家朱谦之、人类学家杨成志、经济学家王亚南、医学家梁伯强、农学家丁颖、昆虫学蒲蛰龙等。为促进教学和学术活动的发展,1941年11月创办并出版了《中山学报》。闲暇时刻也并不无趣,学校还举行过马思聪、黄友棣等名家小提琴演奏音乐会。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受聘任教于广西大学的陈寅恪教授,于1943年6月底应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的邀请,冒着战火前往坪石。1943年7月1日起,陈寅恪作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讲学,为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的师生们讲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五胡问题》等,“语语透辟,阐发无遗”。

这段历史可谓是这位“教授的教授”结缘中大的开始。将近十年后,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迁入岭南大学康乐园,从此陈寅恪改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直至去世,这不能不说是陈寅恪和中山大学之间的缘分。

我们都知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抗战的时候在云南合办‘西南联大’,汇聚了一大批名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韶关市作协荣誉主席李迅认为,“三次因战火搬迁、经历更加坎坷的中山大学,尤其是坪石办学期间,同样培养卓有建树,尝不是一所华南版本的‘西南联大’呢?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