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上的“国画瑰宝”

16.07.2014  11:03

最早的扇面艺术品始于宋代,北宋时已有人在纸面折扇上题诗作画,而南宋时才出现绢面折扇。由于宋元时期流行团扇,用折扇的人不多,而折扇又是易损日用品,所以流传下来的实物极为稀少。明代中期,折扇书画逐渐流行起来。由于扇面的形状呈半圆弧形,因而其构图别具一格,形成妙趣横生的画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绘画”,还是诗词歌赋等“书法”,都可以创作出格调清新多变、布局错综纷繁的构图效果,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模式,为中国书画史开辟了崭新的一页。

到了清代,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作品形式多样,除继续表现各家名派的个性艺术风格外,还流行双人甚至多人联合创作,有夫妇合作、师生合作、友人合作等多种形式。

民国以后,“一字一画”扇面的合作更为流行,此种形式一直沿袭至今。


古木寒鸦图》成扇——唐寅

唐寅,字伯虎,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此幅画作,无论构图还是笔墨,都带有些许元代文人的书画风格。三段式构图,一水间隔两岸,近景陂陀之上七株古木,攒三聚五,错落有致,远景山峦绵延横亘,以古木于寒鸦将近景与远景联系起来。

此作虽无诗题,但画作中所绘枯木、寒鸦等物象,在绘画领域中是有象征意味的。所以,即使无诗题,也能让人读懂那淡淡的凄苦愁绪。


贝叶草虫》成扇——齐白石

齐白石,字濒生,号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贝叶草虫》乃齐白石工笔画中之绝诣。贝叶脉胳交织如网状,由纤巧如毫发的细线组成,精巧绵密似针尖刻划所出。画工繁复耗时,但叶片仍见柔软中带弹性、润泽光滑的质感,似触手可及。秋蝉鼓翅如披上透明薄纱,静伏于枝上栖息。昆虫贝叶,一动一静,精密程度如一,堪称鬼斧神工。


牡丹 行书》成扇——于飞闇

于非闇,又名于照,字仰枢。曾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本幅画作为宝石红牡丹,其艳若宝石,色虽厚实却不沉滞,反自生光润之色,映照夺目。画家采用写生手法,摄其牡丹真容,又用细笔勾画出蝴蝶,而且触须、翅膀,笔触勾画的如此精细,却无半点失误,把蝴蝶振翅直奔向牡丹蕊心,花香撩人的情境描绘的生动逼真。


秋山行旅图》成扇——周臣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明四家”中的唐寅、仇英都是他的门生。据画史记载“唐子畏画多周臣笔”,而唐寅的山水画面貌确实与周臣颇为相近之处,故有周臣为唐寅代笔之说。论绘画功力,周臣当不在唐寅之下。

该作远景描绘陡峭的高山,壁立险峻,山下丛树茂密,古木遒曲多姿,村舍错落有致掩映其间。舍边翠竹成荫,茅亭中一人独坐。近景左侧,山溪湍流,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人物栩栩如生。画中秋树点明季候,秋山、红树,游骑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一派江南秋高气爽的宜人景象。整幅画作设色清丽雅澹,用笔硬朗劲健,构图饱满,密中呈疏,造景雄浑中寓秀雅。


《红叶山禽·寒泉古木》成扇——张大千 吴湖帆

张、吴二人都是仿古高手,同时也同为近代著名收藏家、鉴定家。由于经眼古代名迹无数,所以,他们的仿古之作较之同时代其它画家都要略胜一筹。

此扇其中一面为张大千仿滕昌佑工笔画鸟。虽是仿古,但从此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千仿古,不是食古不化,而是在学习古人高妙画技的同时,观察生活,通会物理,临仿与写生结合,用古法描绘眼中所见。下笔鲜活生动,充满着活泼的生命情调。


检书烧烛图》成扇——任伯年

任伯年,晚清民国时期人,著名花鸟画家和人物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此扇作于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画一短冠浓眉,宽袖大袍的中年士子席地而坐,身前有短剑数把,最上一把,已出鞘横陈,仿佛刚被主人弹摸过。士人身材魁梧,虽执杯在胸,但炯炯目光仍留连于剑尖。身边凉榻之上,杂置琴书,两个体态妖娆的丫环正举烛翻书,应该是应主人之命检索他要阅读的书中章节。此画人物造型准确,线描圆转瘦劲,银勾铁划,力量直透纸背。连画中器物,哪怕是一榻一石一剑一壶,同样是笔不妄下,无一率笔、废笔、力量疲弱之笔。婢女作侧面淡妆,湖石与席或黑色、或淡青,都用以烘托稍稍偏右的红衣主人。同时,又刻意删减了庭院中草木亭榭等背景,于是主人的身份、气度便跃然纸上,使人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