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楚: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创新高潮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民创业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环节。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业创新浪潮,每一次都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可以预期,随着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的到来,通过深化改革将激发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潜能,从而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打造不熄引擎。
为何要推动全民创业创新?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民创业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环节。
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不断改革创新,确保了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痛苦期,要加快转型升级,关键还在于创业创新。李克强总理此前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指出,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
今年以来,尽管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在各项经济指标下滑之时,就业形势却表现良好,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多万人。就业情况好转说明,创业创新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中央简政放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得益于新型业态的创新和万千创业企业的诞生,服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和扩大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激发市场活力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搞活微观经济,盘活经济全局,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和市场主体,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说到底还是要靠企业的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企业自身要抓住难得机遇,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方式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创新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创造力与竞争力,真正摆脱低水平的恶性竞争。
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必须抓住“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着力点,夯实支撑我国技术前沿发展的科技和人才基础,形成增加创新机会、强化创新动力、端正创新行为的创新体制机制。
一、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巨大的创新行动,通过体制机制变革将激发巨大的创业创新潜能。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需要倒逼政府通过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增强经济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我们引燃了创业‘火种’,要使它越烧越旺。不仅要让企业‘生出来’,还要让它们‘活下去’、‘活得好’!”因此要通过体制创新,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而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备好制度建设“连环炮”,则是激发全民创业创新活力的又一重要内容。
对此,李克强总理在此前讲话中曾强调了“三个清单”,即“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分别从规范政府行政权力,明确企业经营界限,理清政府基本责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实质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能力,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为全民创业创新保驾护航,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
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非常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经济发展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加快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加快科技创新还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一方面要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研究,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取得原创性突破;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扩散的障碍,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国创新产业跃上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小微企业创新需要 “宜居”环境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76.57%。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9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在改革中“呱呱坠地”新生者的扶持,让它们在公平竞争中搏击壮大,可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能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
本次会议确定,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通过各项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为小微企业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为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本次会议提出,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的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此次放宽免税范围,履行了政府对小微企业税收支持的诺言,也解了那些经营生产刚起步、规模较小、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恰到好处的“渴”。 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增强竞争力,实现盈利增长。
为了破解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顽疾,本次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会议确定,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我国金融业仍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帮助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有效,而且很有必要。
最后,为了延长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寿命,本次会议提出“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凸显了国家政策的长远目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中央政策落地。各地各部门要确保政策尽快落实,并适时提出进一步的配套措施,“出实招、出真招”,不搞选择性执行,真正帮助小微企业赢得“大未来”,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
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鼓励全民创新创业要与改善社会氛围相结合。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为资金向全民创新创业聚集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让人们对投资创新创业有兴趣、有信心,从而增强吸引力。
全民创新创业需要与财税政策调节相结合。与虚拟经济相比,创新创业往往投入风险较高、成本较高、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确保资金投向创新创业领域,解决创新创业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让创新创业的企业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同时,要调整创新创业行业与投机性行业、资本倒腾行业的回报率,抑制某些领域的非理性暴涨的状况。
全民创新创业需要与激发各类社会金融主体的活力相结合。 随着新一轮全民创新创业的掀起,对金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金融政策不断增强服务创新创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创新创业领域。特别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降低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实现全民创新创业与民间资本的良性互动。
全民创新创业需要与产业政策相配合。要加强对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的创新给予大力支持,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和城乡间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全民创新创业也要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保持全民创新创业的长盛活力。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