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控烟调查:“领导抽烟,谁会去阻止甚至举报?”

05.03.2018  00:52

看到领导干部在禁烟区吸烟,你会劝阻或举报吗?近日,一官员接受采访时在标有“禁止吸烟”的警示牌下吸烟的视频,引发网友对控烟问题的关注。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办公场所控烟成了老大难,“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群众无法监督”导致“关起门来吞云吐雾”的现象并不鲜见。

官员“明知故犯”引争议

日前,郑州一官员在参与协调“郑州撤梯案”接受媒体采访时手拿香烟烟雾缭绕,面前摆着烟灰缸,而其后面墙上却贴着醒目的“禁止吸烟”标识,这颇具讽刺性的一幕被许多“眼尖”的网友抓个正着。

网友纷纷表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镜头前都这么明目张胆地在禁烟区吸烟,那平时是个什么状态可想而知,这大大的“禁止吸烟”标识,不过是个墙上的摆设罢了。

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不得在禁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在其他有禁烟标志的公共场所要带头不吸烟,要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公共办公场所禁止吸烟。

对此,一些网友认为,领导干部应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而这位官员竟然在有醒目“禁止吸烟”标识的地方毫无顾忌地吞云吐雾,可谓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杨功焕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控烟运动的开展,公众对控烟的意识越来越强。此次网民舆情的发酵,正是反映了社会的无烟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党员干部的行为在社会上有标杆示范的作用,更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监督死角”成了法外之地?

从2010年以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出台了关于禁烟的相关法规,执行效果有目共睹。但记者采访也发现,与车站、商场、餐厅等公共场所相比,一些地方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办公场所控烟成了老大难问题,在基层单位情况尤甚,记者就多次经历过在办公场所采访时被“让烟”的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主任姜垣坦言,无烟政府、无烟学校、无烟医院的创建推进不如其他无烟单位推进得那么顺利。一是由于医生、教师、公务员的吸烟率高,二是人们对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理解还不是非常深刻,三是在执法上难度较大。

控烟实施后,领导干部的吸烟问题得到了一定抑制。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政府机关内的吸烟比例在50%以上。而2015年再次调查发现,吸烟比例下降到30%左右。”杨功焕说。但她同时表示,有些地方行政的通知基本上还是一个倡导性的东西,在检查、监督方面缺少配套细则,加上很多领导干部的吸烟习惯,一定程度上也限制或阻碍了无烟法规的落实。

杨功焕表示,很多禁烟条例是“依赖”举报的。对此,许多城市设立了举报电话,并且将举报与执法队伍关联起来,促进执行,提高震慑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举报领导干部在很多时候是不现实的,“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群众无法监督”导致“关起门来吞云吐雾”的现象并不鲜见。

自己领导在单位里抽烟,谁会去阻止甚至举报?”一位基层纪检干部告诉记者,在处理方面,党纪需要和处分条例挂钩,政纪需要和监察法挂钩,但抽烟这事都不太靠得上,单纯抽烟不至于给处分,但没有发挥带头作用,可以给予组织处理,要看具体情节和性质。

多措并举让“禁烟”标识不再虚置

一位导游给记者举了一个在日本带团时的事例:团里两名游客因为在非可吸烟的地方抽烟,被当地市民看到后报警举报,警察很快到达现场并提取相关证据,随后将两人带回警察局。念二人初犯,只要求他们完成一个三小时的免费学习课程,但由于语言不通,两位游客为此支付了数千元人民币的翻译费用,而此后团里再也没人敢乱抽烟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等18个城市已经有了地方无烟法规,但在全国层面,无烟法规还需加快覆盖落实。

相关专家表示,控烟需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同时注重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比如,可以利用逐渐普及的监控系统倒追责任,加大处罚力度;鼓励、奖励社会对控烟的积极参与;在处理举报上做到“有呼有应”,进而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治理氛围。

守法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有人抽烟没人管,慢慢地法规的权威性、神圣性就没有了。”杨功焕建议,多举措加强社会监督,各地处罚情况应对媒体公开,形成震慑作用。通过社会舆论对领导干部的吸烟问题施以压力,进一步提升监督能力。

姜垣建议,巡视组和纪检监察部门可以考虑将“控烟”作为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和升职的考量指标,制定配套细则,完善相关处罚措施,让“禁烟”标识不再虚置。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