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民政局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 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

05.06.2018  08:22

■近日,市民政局局长莫淦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 郑家雄 摄

市民政局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 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柯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工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切期望,当中包括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莫淦泉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政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从出生、上学、就业、婚姻、养老到送终,民政工作几乎贯穿人的完整生命周期。做好民政工作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落实。

莫淦泉表示,市民政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系统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职工头脑,指导民政实践,推动民政工作。

接下来,市民政局还将重点围绕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主动作为,持续加大困难弱势群体保障力度、稳步提升减灾救灾工作水平、服务好国防军队建设、全面强化民政部门党的建设,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民政力量。

谈社会治理

依托两大社区中心强化基层服务能力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大市与人口大市,东莞正在努力探索实践,积极“做题答卷”。

莫淦泉指出,市民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台建设,引入社区协商机制,推动基层社会多元化治理,努力构建城乡社区和谐善治工作格局,从而提高基层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平台建设方面,市民政部门与市财政部门投入1.9亿元,资助建成127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它集社区文化、体育、养老、助残等各种服务设施于一体,能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市民政局又推动在全市592个村(社区)建成公共服务中心,它能为居民群众提供23个市直部门的194项大项、294项子项政务服务事项。

在推动基层社会多元化治理方面,一方面,市民政局强化指导监督,完善村级事务决策机制,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制,规范完善自治活动。

另一方面,市民政局引入社区协商机制,选取了39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将社区企业、社会组织、老党员、外来人口等纳入协商主体,逐步扩大基层社会治理参与主体。

同时,市民政局还扩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范围、鼓励社区企业参与治理、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培管机制,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谈社会救助

在莞务工人员也能同等享受社会救助

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涉及社会的弱势群体与边缘人群,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民心兜底的保障工程。

莫淦泉介绍,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扩面提标,不断增加社会救助对象的获得感。

市民政局将原东莞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为东莞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针对以往临时救助容易出现多头救助、重复救助的情况,修订出台《东莞福彩关爱基金临时救助办法》及《东莞市医疗救济基金会救济办法》。两项基金开展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实行分级分类临时救助。

社会救助覆盖群体在不断扩大。福彩关爱基金和医疗救济基金两大基金的救助对象不分户籍,即东莞本地困难人员和非户籍在莞困难人员都可以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福彩关爱基金”还首次将“非本市户籍困难群众的在莞未成年子女”以及“意外身亡的非本市户籍困难群众家庭”纳入了救助范围。同时,修订出台新的《东莞市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不仅覆盖符合条件的东莞户籍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补贴,而且覆盖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困难家庭。

补助标准不断提升。我市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80元,同时对低保对象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补助。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定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在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标准上,将救助年度限额提高到10万元。

谈人口老龄化

用供给侧改革思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脚步越来越近,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等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当前,我市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上升,户籍人口老龄化的比率达到15.1%。

我市面对正在到来的老龄化社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呢?莫淦泉介绍,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东莞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等实际,大力加快养老服务市场化、信息化和专业化进程。

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新格局。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目前,全市依法批准建立的养老机构共41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5家(包括镇街敬老院、市社会福利中心、市金菊福利院、市光荣院、东坑医院养护中心),民办养老机构6家。

全市已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03个、农村幸福院123个、村(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160个。全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10352张,比上年增长16.2%,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4.05张,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国31.6张,全省30.4张)。

莫淦泉指出,接下来,将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社会养老机构的资助标准,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养老事业中来,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与水平,顺应并满足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话

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 创新社会救助服务形式

记者:对于困难弱势群体的保障,市民政局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措施?

莫淦泉:市民政局将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

稳步开展临时救助,完善“救急难”措施,打破政策“壁垒”、扩大基层“权限”、降低救助“门槛”;落实医疗救助扶持脱贫各项政策措施,创新社会救助服务形式,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宽慈善募集渠道、强化慈善扶贫和救助能力。

落实失能老人补贴制度,持续加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力度,继续做好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措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