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供可靠找工信息之外 “就业办”能否更有针对性?(图)
50watts供图
工作形势严峻,学生们对“就业指导中心”肯定中有期待:
新快报记者 宋导 实习生 罗怡菲 朱希娟
毕业临近,不少大四生还在为就业问题发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一次次的尝试和碰壁之后,很多人对未来职业的去向以及自身的能力素质越发感到迷茫。而此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受到了一些学生的质疑。“没什么存在感”,“不知道它平时在做什么”,“感觉对找工作帮助不大”……
难道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只是摆设?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日前在广州五所高校随机采访了近十位大学生,其中包括两位毕业生。采访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挥的作用都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学生提出,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与他们所需求的不太匹配。而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都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提出了新期望,比如,搜集学生当下存在的或关心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就业讲座,又比如,建立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快捷有效地发送就业信息。
A 一入学就做职业规划, 明确自己的目标
身份: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小刘
现状:三年来活跃于各类活动和实习
距离毕业仅有一年时间,看着师兄师姐们高高兴兴地拍着毕业照,读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小刘感触颇深。在过往三年里,她用心过着每一天,活跃在学院及学校各种组织活动中,也曾做过许多志愿活动和实习工作,而这所有努力让她收获颇多。“不敢说多么有成绩吧,但至少对于将来的职业发展,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并且在如何规划上也有了基本轮廓,现在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好好奋斗啦!”
小刘表示,在寻找职业方向的过程中,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刚入学不久,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就引导我们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帮我理清了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路,包括确定职业方向、使目标阶段化、培养职业所需的能力和素养等等。”另外,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还教学生们写简历、求职信,传授面试技巧和礼仪,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并提供一些兼职、实习岗位等。“我觉得,这些帮助能减少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恐慌、忧虑和迷茫,”小刘说。
B 需要更实在信息,学校却未提供
身份:心理学专业大三学生小凌
现状:不明白哪些岗位适合投递简历
小凌读心理学专业,目前正上大三。再过一年就将毕业的她,现在已经开始实习,但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仍有些许担忧。“我希望找一份喜欢的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就好。”小凌想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类的工作,但听说广州一个区才招四五个这类型的老师,却有几百人竞争,甚至包括研究生在内,对此,她表示压力挺大。“如果实在不行,就换个方向吧。就业不等同于职业,未来的职业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唯有不断尝试。”
小凌表示自己要给自己鼓劲,但除了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她似乎对未来走向何方并没有多清晰的认识。“我觉得学校在这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小凌说,大二学院开就业指导课,老师会介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适合什么工作。此外,通过相关的调查问卷和宿舍宣传,她也了解到一些就业信息,但这些都不足以解决她的问题。“实际上,我需要一些更加实在的信息,比如说哪些单位的哪些岗位需要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而不是过于理论化的介绍。”
C 学校指导有点用,但更须自己积累
身份:市场营销部经理小吴
现状:毕业四年从基层晋升为经理
小吴离开学校四年了,在这四年里,他从一名企业基层员工晋升到了市场营销部经理。他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要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还得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发现。
“参加职业规划讲座、学习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参加企业招聘会,这些我在学校里都经历过,大四的时候,收到学校发的招聘信息也很多,这些对求职都有帮助。但是,要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自身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些光靠想是想不出来的,需要对不同工作、不同职位有所了解,从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小吴说,毕业后,他就是自己收集适合的职位信息,找不同类型的工作,多投简历和参加面试,“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应聘的公司有10多家,第二次也是面试了10多家,而第三、第四次换工作,就是企业主动找我了。”在这个艰难的求职过程中,小吴认为,只有靠自己不断尝试,积累经验,才能找到适合的职业和位置。
满意者说
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了可靠信息
采访过程中,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举行各种企业宣讲会、招聘会,并在网站上提供职业测试,使他们受益良多。
暨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三的小陈表示,理工科专业课程安排紧,不敢随意找实习工作,但她会经常关注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招聘信息,了解企业用人要求,为正式求职做准备。“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信息很多,真实可靠,我们搜索资料方便快捷,还可以直接通过学校网站向企业投简历”。
同样来自暨大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小廖,则直接得益于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我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消息里了解到多个学校有召开招聘会,跑了四场,暨大两场,华工一场,中大一场,最后在中大招聘会上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小廖表示,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信息互通,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不满意者说
讲座内容枯燥,信息不太匹配
采访中,也有两位同学对就业指导中心表示“不太满意”。就读于某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小彭告诉记者,以前听过关于公务员和银行考试的讲座,课堂上就是放视频,很无聊,还不如自己看书,所以去了一两次就没再去了。
小彭还反映,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与学生需求不太匹配,比如学校的金融专业很出名,安排的就业讲座也多是与金融、财务相关,鲜少会涉及到心理学等冷门专业。而她喜欢英语,倾向做外贸方面的工作,学校提供的这类企业和职位资讯却很少。“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另一高校的大三女生小罗读的是英语专业,却对进国企、银行感兴趣,而她表示没听说学校有这类讲座指导。
记者发现,一些低年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活动的关注和参与不是太多,一方面他们认为就业时机未到,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学习和课外活动也占据了主要精力。
学生期望
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
建立微信平台发信息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大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期望。小陈表示,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招聘信息要及时更新,覆盖面广。而小凌认为,就业指导要有持续性,在大学初期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后,还需适时跟进并记录在案,由辅导员或专门的老师保管,每年检查,及时给予引导。
“我希望就业指导中心给学生提供到企业参观和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和具体事务。”前文提到的小刘期望与企业有更多实质的接触,她还提议建立时效性强的就业指导微信公众账号,并安排专人在线提供个性化职业选择和建议。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叶则表示,就业指导要根据现实情况相应改变,举办讲座前,学校应调查当下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关注热点,集中起来统一解答,同时,就业指导中心也要加强宣传,增进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