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平安法治梅州的金字招牌
■ 徐剑锋
本报14日报道,省综治办日前发布2015年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我市第七次获得全省第一。
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切实增强政法工作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定力,创出了客家文化普法宣传、客都民意警务等特色品牌,平安梅州、法治梅州“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对推动我市政治、经济、旅游等方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市第七次获得全省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第一,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既是对政法信访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在鞭策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乘势而上,让平安法治成为梅州最闪亮的城市名片和最有力的竞争优势。
深化平安法治建设,首要的是从“强基固本”入手。一方面要围绕大防控,坚持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运用互联网手段、大数据研判,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守护神;另一方面要注重大调解,持续加强调处中心建设、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专业调解组织建设,落实定期排查机制、逐级调处机制和联动联调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不断增强驾驭动态治安局势和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确保大局稳定、群众心定、社会安定。
平安法治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的落脚点要看群众满意度高不高。只有始终把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唯一标准,并贯穿于平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才能让各类措施真正体现群众的愿望和需求,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此,要把破解难题、补齐短板作为重要环节,在把握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中,更加注重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推动平安建设提升质效、法治建设追求实效。
平安法治建设没有“旁观者”,每个梅州人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当下来讲,既要通过强有力的舆论宣传、教育引导,进一步完善人人支持平安建设、个个维护法治尊严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也要加快组建并加强治安志愿者、联防巡逻队等队伍建设,形成“棋盘式”群防群治网络,真正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为梅州加快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安保证和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