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探低风险不小 结构性理财产品有点尴尬
去年6月的钱荒还会不会重演?捡到便宜的胜算有多大?刚刚结束的端午和“六一”双节似乎已经做了验证。记者了解到,与以往小长假不同,由于货币政策稍许宽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以往明显走低,银行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冲动降低。换而言之,去年动辄7%甚至10%的短期超高收益理财产品,现在还是凤毛麟角。形成对照的是,互联网宝宝产品也是“江河日下”。本周,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4.6700%.
结构性理财产品成为非主流
在年中考核节点面前,如果你以为要“涉险”到结构性理财产品那里去投石问路,恐怕要失望了。来自业界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还没有非结构性产品高,今年前3个月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4 .82%,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是5.15%.
有“过来人”表示,现在与去年动辄1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相去甚远。与此同时,在信息披露程度的排行榜上,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几乎是“榜上常客”。
按照业界共识,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是指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由固定收益类产品和期权为主的金融衍生产品组成。到期收益率分两部分:一是投资债券等低风险产品获得的稳健收益,二是投资汇率、商品(黄金等)、股票、基金等获得的收益。
收益率探低,风险没有下降,信披常被诟病,发行还是非主流,这让结构性理财产品颇为尴尬。实际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才是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军。今年4月,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了2339款,市场占比超五成,而结构性产品占比不足5个点,显然是非主流。
对高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应谨慎
记者留意到,上个月部分城商行的非结构性产品收益颇高,像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推出3款一年期产品收益率都在7.5%左右,而南京银行一款91天期限产品的收益率也达到6 .5%,可谓“秒杀”结构性产品。
不过,如果你有火眼金睛,也未必不能沾上“好运”。本周,某商业银行发行的财富结构类资产管理类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达到8%.该行称,这款结构性产品所募集的本金部分做保本投资,部分挂钩股票等高风险资产,但“承诺本金100%安全”。
有理财专家提醒,高收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普通投资者应谨慎对待,不要单纯地被其高收益率所吸引,而要仔细了解此类产品的挂钩标的、收益计算方法等。换而言之,不可轻碰,也不可轻敌。
对于时下的理财策略,银率网分析师认为,短期内货币市场资金有望继续保持相对宽松,互联网宝宝、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或将继续下行。“如果想要购买到高收益理财产品,对于资金量小的投资者而言,只能牺牲流动性,选择中长期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