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干劲拼劲再出发,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使命。在改革开放40余年发展积累的优势基础上,广东要向改革、开放和创新要发展空间,把握发展主动,通过改革统筹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拓展发展新空间,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双向扩大发展新空间,通过创新突破生产边界赢得发展新空间,“再造一个新广东”。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改革,以制度新优势“再造一个新广东”
“再造一个新广东”,关键在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改革要更大发展空间。要通过全面纵深改革,再塑“新广东”的制度新优势,最大程度、最深层次、最广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深度释放制度红利,进一步推动经济“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体量和质量相互促进中拓展发展空间。围绕壮大并保护市场主体、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需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降低制度性成本,全面深度激发市场活力。新发展格局下,要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手续程序,便利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全面深度释放企业家精神及其活力,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与实力。要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探索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科学监管、弹性监管和包容性监管,警惕过严管制和过头规制,发挥公平开放竞争下的市场效率功能,实现经济秩序和经济活力的有机统一。总体而言,要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进一步降低制度性成本,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持续激活市场活力与动能,夯实广东经济内生可持续增长的微观基础,确保经济“量的持续合理增长”。
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拓展要素高效配置空间。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广东要立足毗邻港澳优势,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改革使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在大湾区范围便捷低成本流动和高效率配置。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抓紧实施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促进省内珠三角城市之间、珠三角与非珠三角区域的要素自由流动,从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层面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三是扩展市场范围,优先推进大湾区大市场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扩大市场力量,拓展市场半径,发挥市场效率,进一步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广东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基础好、市场活力强、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推进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尤其要积极推进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优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拓展市场物理空间、扩展市场覆盖范围和市场作用机制,提升市场经济发展质量,以更大市场范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再造一个新广东”。
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新格局“再造一个新广东”
“再造一个新广东”,还要加快构建对内对外双向的新开放发展格局。要通过最大程度、更多领域、更深层面扩大高水平开放,形成“新广东”的发展空间优势,持续拓展经济纵深,全面深度释放开放红利。围绕加大对内开放力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向海图强“要空间”,要从三个方面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内外双向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扩大对内开放,着力拓展发展新空间。作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广东要更加注重内需市场拓展,加大对内开放力度。既要走出大湾区,主动走出广东,也要开放市场吸引国内企业走进大湾区、进入广东市场,进而更加主动深度融入国内大市场大循环。要支撑起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持续拓展经济腹地,加强对内经济联系,拓宽市场范围,增加经济纵深。要扩大发展格局和视野,主动加强与环珠三角地区区域合作发展,扩展与周边相邻省、市区域互补合作,拓深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长三角、京津冀、雄安新区等区域的战略协同发展。
二是提升对外开放,着力拓展全球大市场。落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广东要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通行规则,着力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积极拓展对外经济联系,拓展世界市场纵深,在巩固和扩大广东外向型经济优势基础上,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构建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一方面,要把握百年变局与世界机遇,鼓励企业继续走出去,保护海外投资者权益,拓展世界市场。另一方面,要依托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大湾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集聚全球范围创新要素与资源,积极引进国外大企业、大项目。
三是放大枢纽功能,内外互促拓展新空间。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好“双区”和三大重大合作平台引领作用,增强大湾区内外循环交汇处、联结带、枢纽地、对接区功能,强化对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有力支撑,在进出口互促、内外需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统筹、“引进来”“走出去”联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深度联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持续提升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质量,不断拓展内外双向高水平开放创造的大市场和大空间。
全面深度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新动能“再造一个新广东”
“再造一个新广东”,更要充分释放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能量,持续优化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格局。要通过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形成“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强劲动能。在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排名第一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制度,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创新发展,持续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有效有力支撑起新发展格局。
一是依靠科技创新,打出辽阔新天地。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通过创新来大力发展第一生产力、进而持续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广东要依托大湾区创新资源富集、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氛围浓郁、创新发展基础扎实的总体优势,发挥创新极点、创新集群、创新园区、创新轴带、创新圈、创新走廊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构建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型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纵深空间与无穷潜力。
二是发展数字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根据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广东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把握战略发展机遇,广东要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开拓发展新空间。要发挥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引领作用,拓展线上云端新市场和新平台,以新组织、新形态、新渠道、新载体、新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新空间。要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向基层延伸,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数据海关”试点,加快建设粤港澳跨海智慧通道,深化数字治理体系建设,高水平发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建设“云上新广东”。
三是建强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新广东。广东海洋海域面积为陆地面积的2.3倍,海洋经济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要充分发挥海洋大省优势,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挖掘海洋经济潜力,开辟更广阔发展新空间。加强陆海统筹、山海共济,高水平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牧场、海上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现代海洋产业,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强化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等综合保障,拓展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新空间,打造“海上新广东”。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