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教师参加两岸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2015年会
10月16至18日,两岸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2015年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围绕“教学范式变革——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主题,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的200多所高校700余位教师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以及北京理工大学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出席大会的嘉宾有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副校长李和章,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潘伟贤,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孙建荣等高校领导;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焦江方副处长、王树华先生;海外华人教育学者赵炬明教授、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前任主席LuenyMorell、澳门大学教与学优化中心主任Spencer Benson、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主任Doug Cole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高捷主任等16位CHED常务理事。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 Learning,SCL)的本科教学范式变革,吸取国内外在SCL教学变革、教师发展、教学促进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研究人员阮念和张雯雯参加了本次会议。
赵炬明教授在年会上作了题为“从教到学:一场范式革命——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研究与实践20年”的大会报告。报告总结了美国SCL本科教学改革研究20年来的发展,从概念与历史、科学基础、实践框架与大学教学学术研究四个方面讨论了SCL与本科教学改革有关的10个问题。他将教育教学理念变革凝练为“老三中心”和“新三中心”,并围绕相关理论变迁进行了系统比较。他认为,信息数字化打破了学校和教师对信息的垄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大规模的个体化学习成为可能,大规模推动SCL的学习革命也因此成为可能。据此,他讲解了SCL的实践框架,提出了大学有效教学的双因素假设,即专业知识的性质与结构和大学生特点及学习规律。最后,赵炬明教授解读了大学教学学术研究(scholarship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SOLT)这一概念,认为大学教学学术研究实为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做大学教学研究。
澳门大学教与学优化中心主任Spencer Benson教授作了题为“21世纪的教与学:课程开发与评估”的大会报告。Spencer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名言“教学就是向学生指引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才能找到出口”开篇,聚焦高等教育景观、课程发展、课程评估三个主题。在“高等教育景观”这一主题中,他提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那些不能读和写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如何学习、如何抛弃所学、重新学习的人”。新的时代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范式变革:从教师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从信息传播到知识建构,从被动接受指导到让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责任。在此主题下,Spencer还介绍了澳门大学的“4合1”模式,即包含“专业教育、研究实习教育、通识教育、社区和同伴教育”的“全人教育”。在“课程发展”这一主题中,他认为应该为“新”的世界设计课程,在此过程中要“以终为始”,即以“想要学生知道什么”、“能够做到什么”和“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为根本。他提出课程设计的四步骤:学习成果、学习活动、结果评价和课程改进。在“教育评估”这一主题中,Spencer认为评价是复杂的,形成性评价可帮助学生学习,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好的评价要融入课程活动之中,与学习目标和成果相符,与课程和学科相关,并且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意义,他据此提出了“真实评价”的概念。最后,Spencer教授鼓励各位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有必要的耐心和恒心,专注做更少的事情,把事情做好。
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前任主席LuenyMorell女士作了题为“工程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大会报告,对工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路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等进行了分析。Lueny指出,面对第4代工业革命,当今世界变得更为动态、动荡、复杂和模糊(volatile, unrest, complex , ambiguous,VUCA),各行各业联系也愈发密切。全球化已经成为新的赛场,而创新是其中必胜绝技。未来的竞争力将取决于高素质工程师和创新家。然而,当今大学过度崇尚传统,固守着不利于未来的教育实践,“在18世纪的课堂上,用20世纪的课程,教授着21世纪的学生”的问题突出。她指出,高等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打造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模式。报告最后,她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名言“教育的价值并不是学到很多的知识,而是受到如何进行思考的训练,而这是不可能从书本上学到的”,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主任Doug Cole做了题为“教学相关人员的职业发展”的报告。他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学会的职责及英国专业标准框架。他认为,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是当今英国政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采取的较为有力的措施之一,它不仅在英国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渐影响了英国教师教育的实践,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英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已经具有完备的教师层级和教师专业标准制度。报告中对英国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部分细节进行了介绍。
本次年会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范式变革、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探索、素质教育与通识课程建设、教师职业发展与考核评价机制、教学评估与研究、MOOCs 理念与实践、教师发展中心机构建设与组织发展等7类会议议题分别开展了分论坛活动,形式有工作坊、圆桌会议、教师发展1+1、教育研究报告等。此外,年会还在正式会议前设置了5个前置研修班,台湾大学王秀槐教授等围绕合作学习策略、讲授法、工作坊、对分课堂、教学学术等议题进行了讲解。我校两位参会人员分别参加了不同主题的前置研讨会和分论坛活动。复旦大学的张学新老师展示了"对分课堂"(PAD--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在复旦的实践成果——一半教师讲授、一半学生讨论的课堂。讨论和课堂讲授的内容错开,即每次学生讨论的主题为上次课堂讲授的内容,两次课程中间的时间学生能够内化吸收上次课堂学习的内容。PAD课堂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从主要讲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促进者,有助于“从教到学”教学范式变革的推进。在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孙建荣主讲的“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师发展)工作坊:过程与影响度的评估设计”的研修班中,他介绍了教师发展两大类型,应用型(考核设计、混合学习设计)和学术型(学习理论研究、教学法研究),而应用大学的定位以应用的发展为主。他认为教师发展的核心是教学理念的再认识、方法论的理解、教学法的设计与使用以及自身的反思与提高,而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的两个重点在于教学理念的(再)认识和教学考核的设计与使用。孙教授他指出,教师发展有效性在于衡量对教师的影响度。澳门大学教与学优化中心主任Spensor Benson分论坛讲座题为“在大中华地区通过教师发展提高教学的要做和不要做的事情”(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Greater China Through Faculty Development:
Do's and Don'ts) 。他强调了一系列在教学范式变革过程中不要过于依赖自上而下的方式,不要期待快速变化,也不要依靠外部专家或过分注视学生的评价。在大学的机构层面需要给予教师适当的奖励、组织好教师发展中心、构建教师学习社区。在个人层面,每位教师需要参加教学会议,与同行交流并进行反思。西安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鲍崇高作了题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究和咨询功能的发挥”的演讲。他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分五个阶段培养教师,全面涵盖了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培养工作,为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例子。香港理工大学何淑冰博士的互动课堂工作坊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示范多种方法让教师亲身体验互动课堂,并介绍了适合互动的教室设计、设备、座位安排等。
最后,CHED2015年会特设了“师生对话”活动环节,邀请了四位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同与会专家赵炬明、桑新民、庞海芍三位教授进行现场对话,引发与会代表强烈共鸣,会场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
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于2013年发起成立,关注“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本届年会无疑是教师发展工作的一次盛会,是启迪智慧、交流思想的盛宴。通过聆听专家们前沿研究成果的分享,学习各地高校的领先教学实践方法,以及与同行交流互动,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研究人员深刻认识到在推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变革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必然随着学习的改变而改变。在推动教师发展工作、做好“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教学范式变革实践与研究项目上,她们从高校、部门、教师和学生个人等层面、不同的角度得到了更多指引和启发,对日后促进我校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教师发展中心 阮念)
部分内容参考了CHED主办方北京理工大学新闻稿《两岸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2015年会在北理工召开》,图片部分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会务组。
大会开幕式
赵炬明教授作主题演讲
我校教师发展中心研究人员参加CHED 2015年会
孙建荣工作坊
师生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