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如何破题

16.05.2014  22:45


  高等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的战略部署,每一点都剑指教育改革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场实质性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已然箭在弦上。

  江苏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示范区,将从何处破题?怎样破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记者:江苏省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江苏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江苏省下一步将如何通过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大省向强省的转变?

  沈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江苏省有普通高校130所、独立学院26所,在校生超过180万人,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建有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1个、教学团队86个、教学名师38位,质量建设各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江苏将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争取到2020年实现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

  记者:“钱学森之问”考问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部门对于实现高校去行政化,创造一个自由、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有什么样的设想?

  沈健: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不仅仅是在问大学,也是在考问整个社会,但是教育工作者要有振聋发聩的声音,更要有当仁不让的气魄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破题“钱学森之问”,江苏省提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一个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环境。

  首要转变的是教育行政部门职能,将属于高校法定办学自主权的事项和管理职能,交给高校或社会中介组织去管。其次要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同时淡化高校学术活动的行政化倾向,形成尊重学术权力的政策导向和考评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章程建设,下移学术权力和学术管理的重心至院系、学科,通过院系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科咨询会等方式确立、维护基层的学术权力。

  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近两年,该校加快“教授治学”步伐,全校25个二级学院全部组建了教授委员会。委员会由10~15名教授组成,直接参与学院管理、教师聘任、人才培养计划等工作,委员会的决策直接左右学校的决定。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已经拉开帷幕,江苏省在推进高校考试招生的改革方面有哪些突破和新的探索?

  沈健:江苏省在听取意见基础上,健全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继续推进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采取更加自主、灵活的多元化录取方式,实行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加权评价模式。加快推进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形成在高职(专科)院校全面实行学生以高中教育阶段在校学习成绩、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论等直接申请注册入学的招生录取模式。( 来源:《光明日报》2014年02月18日 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