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我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

22.06.2018  14:03

2017年,我校贯彻打造向海经济的指示精神,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向海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向海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向海协同联动育人、向海分类培养人才为指向,正式确立“三六三”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6月22日,《中国教育报》在第06版以《塑海洋特色 做应用文章——广东海洋大学向海创建“三六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专题报道了我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原文


塑海洋特色 做应用文章

——广东海洋大学向海创建“三六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党和国家以及行业产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式向大众化、再向普及化的迅速发展,接受优质教育成为人民群众新的期盼。如何着眼新需求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成为各高校持续研究探索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长期以来,广东海洋大学始终以建设海洋强国和广东海洋经济强省为己任,以培养发展向海经济所需人才为根本,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对接党和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成人成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建优质教学平台,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向海构建对接产业链的海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学与产业互动,实现了毕业能就业、招人能得人的双向满意局面,从而有力促进了国家海洋事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6年起,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学校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性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作为传统水产学院向现代海洋大学转型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提炼出“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弘扬大学精神、深化军学共建等一系列实践措施。同时,通过增设涉海学科专业,开设涉海课程,培育涉海优势学科专业,着力强化体系的“海洋”特色;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设海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服务产业能力,不断突出体系的“应用”特征。

2010年以来,学校探索建立“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教学、课外科技创新、校外实践、海外研修、在线学习”为主要内容,全程渗透产教融合的“六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提出分“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型”三种类型培养“三能”人才。学校每四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持续优化达成“三能”人才培养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学分制改革为手段,实施“六课堂”联动育人,将单一主导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外和国外,将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固化于课程教学大纲,实施于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讨论、课后训练及学业评价等教学活动中。秉承人人成才和服务产业的理念,根据海洋主导产业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及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开设“辅修专业、双学位”,举办“双百工程”实验班,实施因材施教,增强学生服务产业能力。

2017年,学校贯彻打造向海经济的指示精神,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向海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向海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向海协同联动育人、向海分类培养人才为指向,正式确立“三六三”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六三”体系是一个由上述“三能”“六课堂”“三类型”等元素系列构成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三能”是学校对面向涉海行业、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就业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的毕业要求;“六课堂”,即六种全面融入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渗透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途径;“三类型”是针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多种岗位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而确立的三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整个向海人才培养体系是社会需求、目标定位、培养手段和评价方式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三六三”体系的基石是“3+1+N”大海洋学科专业体系。多年来,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方针经历了“涉海→靠海→向海”的发展过程,海洋特色学科体系建设的空间日益拓展,进程逐渐加快。目前,学校的大海洋学科体系形成如下格局:水产、海洋、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筑峰不止,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学科优先发展,其他学科向海发展;学科体系对接海洋产业的研发、生产、运输、贸易、服务和管理等需求,面向滨海区域,拓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海洋文化创意、滨海旅游、滨海农业等涉海行业产业,为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奠定了基础。在这一体系框架下,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得到有力促进,海洋渔业与海洋食品专业群、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专业群、海洋信息与工程专业群、海洋化学与生态环境专业群、滨海动植物生产专业群以及海洋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群等六大海洋专业集群逐渐形成。六大专业集群涵盖50个涉海专业,占全部本科专业的66.7%,同时也构成学校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专业的主体。

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明确,机制完善,运行效果良好。体系针对海洋产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明确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与行业精英”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构建起高校、政府、社会协同培养海洋应用型人才的长效机制,接入不断增加的协同育人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实现海洋产业人才的持续稳定精准供给提供了可靠保障。近5年,学生获国际奖项10项、国家级别奖项813项、省部级奖项500项,发表论文645篇,申请专利59个,表现出突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近10年,学校共培养6万余名海洋产业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2%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超过90%,对创新能力的满意度达到78%。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为行业院校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提升服务产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范式,为同类院校教学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取得了一批教育教学创新成果。近10年学校共获得广东省相关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包括近期公布的2017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广大考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媒体的肯定与认可。2017年学校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和“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招生录取分数线持续走高,其中2016年文理科高出广东省录取分数线67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海洋报》和《南方日报》等媒体先后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报道。

春潮擂响奋进鼓,东风鼓荡改革旗。党的十九大为迈向新时代新征程吹响了嘹亮号角,“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实施“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广东海洋大学继续推进内涵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学校将通过驰而不息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在推动粤西地区的振兴发展和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办学实践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安立龙  胡  墨  乔玉香)




(新闻主编:陈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