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更均衡看病更便宜 东莞民生投入得分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增加中小学、幼儿园244所。图为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点赞。
来自比利时Leaven大学的心脑血管专家Jan A.Staessen在寮步镇社区 卫生 服务中心坐诊。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东莞居民的殷切期盼,也是“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经过5年的发展,随着一系列的爱民、亲民措施的出台,东莞人惊喜地发现,居住环境改善了,道路出行方便了,看病就医方便了,社会保障更全面了……民生事业发展交出的满意答卷,温暖着莞邑大地。
去年,《中国民生发展报告》首次对全国293个地级城市民生发展指数进行排行,东莞跻身20强。而在“2015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排行榜100强”中,东莞进入前十,位居第七名。对此,评价报告牵头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教授认为,东莞在民生保障方面的重大投入为排名增分不少。
教育优化
新增中小学、幼儿园244所
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东莞的全国人大代表曾香桂因其农民工的身份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12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曾香桂首先走访的就是东莞市及部分镇街教育部门。她发现,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东莞要一步到位解决外来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并不现实,需要政府逐步加大扶持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对民办教育的支持。
“当时的东莞还存在学前教育发展亟待突破、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初中教育质量相对落后、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水平未能适应东莞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等诸多短板。”在教育界人士看来,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和优质学校的呼声越发高涨。
为此,市教育局在《东莞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公布基础教育“十项工程”。
经过数年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东莞全市有基础教育学校(含公办、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1521所,在校生达139.4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31万人。全市有高等院校9所,全日制在校生11.2万人。其中,“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增加中小学、幼儿园244所;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16所,新增高中阶段学位资源规模超过2万个,高考质量4项主要指标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5年间,曾香桂牵挂的外来工子女教育也有了明显改善。东莞先后出台多个随迁子女的入学办法,创新积分入学等方式,并在2015年针对企业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出台更为适用和细化的制度,试行东莞市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与各镇街进一步合力完善随迁子女入学体系。2011—2015年,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人数年均增加10%以上。
为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居民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东莞教育行业还大胆“吃螃蟹”。今年6月,南城中学被东莞中学托管,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出于对教学质量的信任,今年新一学年开始,南城中学的招生就增加了3000人。其后,又有10对公办、民办学校加入托管行列,为东莞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新路径。
由于教育水平整体明显提升,东莞成功创建成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教育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医改深化
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11月16日,从广西来莞务工的覃先生来到自己的医保定点社保门诊——寮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血压,意外地发现坐在诊台前的是一名洋大夫——来自比利时Leaven大学的著名心脑血管专家Jan A.Staessen。
洋大夫来小镇坐诊,这对不少人来说是件新鲜事。不过,从东莞社区卫生医疗的发展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来到社区为居民服务。近年来,东莞还不断完善社区首诊、转诊制度,并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据统计,东莞已经拥有全科医生团队837支,签约群众15.87万人,积极引导群众选择社区首诊。
看病更方便了,费用也在降低。从2015年开始,东莞所有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这是东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民生工作。截至当年7月底,这项惠民政策就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近4100万元。其中,每门诊人次药品费用下降了9.97元,每床日药品费用下降了31.27元。
“通过破除以药补医,构建体现公益性的补偿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由医疗服务收入、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卫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而“十二五”期间,东莞民营医院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2014年,东莞新增一家大型民营医院——台心医院。在今年11月8日,康华医院以“康华医疗”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这不仅是医院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东莞民营医院品牌向珠三角乃至全国扩张的又一契机。
免费为2万对夫妇提供孕前优生 健康 检查服务、免费为23万名适龄妇女实施两癌筛查、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据统计,在过去5年,东莞卫生医疗行业承担了15项省、市民生实事,全部圆满完成,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公平覆盖
养老 保险 的“东莞模式”
2015年12月1日,经过前期的业务政策研讨、系统评估设计、程序开发、系统测试等各阶段,东莞市生育保险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一政策主要惠及的是广大外来女工。
由于东莞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其中又以外来女工居多,她们是东莞生育保险参保人的重要组成,这部分群体流动性较大,其在东莞工作地点经常变动。该系统上线运行后,东莞510万生育保险参保人业务经办服务与其他险种将实现无缝衔接,参保人可以通过社保办事前台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办理生育保险参保、待遇核定支付、查询打印等,方便快捷。
不管是外来务工人员、农村居民,还是机关干部……东莞都公正公平地用一个制度覆盖,采取统一缴费、统一待遇。人人都能公平地参加医保,享受医保待遇。与此同时,东莞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用统一制度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农民以及外来务工等不同人群,这也被人称之为养老保险制度的“东莞模式”。
东莞市社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从2011年7月起,东莞将连续参保满3年以上参保人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5万元/人年提高到20万元/人年,又在今年1月1日提升至30万元/人年。今年已经全面推开的非本市户籍职工子女参加医疗保险工作,试点当年即有约5800名孩子受益,并从2014年9月1日起形成完整的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配套体系。目前,东莞已经正式建立起面向全民的公平医保制度体系,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让更多在莞工作、生活的人没有后顾之忧。今年以来,东莞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新政实施后交出了一份值得点赞的成绩单。5月起,雅园新村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再次下调,对于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本市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按照调整后每月7元/平方米计算,租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仅需要560元,相比东莞租金普遍水平低了一半以上。
租金降低后,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得到了极大释放。8月16日,在南城工作的张先生为自己在雅园新村选中了一套心水的单人房。工作人员告诉他,此次共有144户(人)配租对象,包括东莞本市户籍46户,外来务工人员98人。这是自2014年雅园新村公租房接受选房以来,外来务工人员选房人数最多的一次,且首次超过本市户籍选房人数。此前,外来务工人数最多的一次仅26人。
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不仅让东莞的发展更有“温度”,也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