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

10.07.2014  13:37

        东莞时间网讯 一接触莞中和东华的网络论战,便想起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两句话。一句话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句话是“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式”。从邓小平的讲话之中,很容易领会到一个真谛,那就是教育不是为了高考,更不是为了升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把人送进现代化的殿堂里,打上时代的印迹和烙印,成为开创未来的领导者和主力军。

        莞中和东华的教学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意义不大,因为站在微观的层面或者是眼前的目标来度量,常常会有相当规模的时代错觉和现实的满足。毕竟当天下都把人生聚焦为一个饭碗,将前途归结为一份工作时,这样的讨论就一定会吸引热切的关注。不过,人类似乎应该现在早已具备揭穿“考上大学就是人才,考上好大学就是大人才”的那种教育浅见的能力,所以,把教学模式等同于升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意的自闭了。在全世界的人看来,学校就不该以生产商品的方式来为大学批发产品,教育最切要是为学生指出一条面向未来的道路,鼓励其有勇气去开启未来人生的大门。

        教育的存在如果只浓缩到升学率一点,则再成功的学校也是小学校。升学率能在多大程度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其实是存疑的。世间对此感触良多,效果也历历在目。应该说,升学率高不代表是好学校,升学率低也不一定是坏学校的常识早已普及。

        邓小平同志所言教育的失败,其实到现在也是普遍可见的。辽宁本溪的加分门、河南的替考门都如一面镜子一般,照出了当下教育的小字。当孩子们的前途和国家的希望小而化之到一个分数或一份录取通知书时,则大多数孩子们的前景就会被剥夺,而幸运者的未来必然是堪忧的。作为人的价值不被尊重,不被彰显,教育肯定是走偏了。当人的未来只维系在分数上时,则整个世界也变得索然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