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造福人类 中国遥感测全球贡献独特

05.06.2015  13:28

与美欧三足鼎立 用数据造福人类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今天(6月4日)对外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报告》分为“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非洲土地覆盖”、“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4个专题。

据悉,中国通过在全球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创新,取得了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主动性,提升了国际话语权。专家表示,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领域,中国与美国、欧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国际环境监测数据最重要的发布源之一。

  ■《报告》获国际高度评价

报告》由国家遥感中心根据科技部部署,吸收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最新科研成果编制而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政府决策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报告》从2012年开始发布。3年来,中国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与报告同步发行的相关数据集产品总下载量超过60万条。作为国际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国之一,中国积极与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对接,使数据成果在国际生态环境研究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遥感科技界对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独特贡献。

  ■ 首次遥感分析全球湿地

“大型国际重要湿地”专题为今年新增的监测内容,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型国际重要湿地进行监测分析,独立客观地评价了大型重要国际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报告》显示,2001年—2013年,全球100处大型国际重要湿地面积保持稳定,呈现了年际间转化的特征。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本,及时掌握和了解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状况,对湿地研究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指出,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干扰或退化程度变化过程的定量监测,能够为湿地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 30米覆盖精度观测非洲

据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宫鹏介绍,此次发布的非洲土地覆盖图,是仅有的空间分辨率为30米的土地覆盖图。美国和欧洲发布的全球土地覆盖图,精度仅为百米级。

“非洲土地覆盖”专题报告基于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现势性最强的非洲土地覆盖数据库。

长期以来,非洲的人口、粮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手段更新速度慢、耗费人力巨大,不利于长期监测,而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监测频次高、人力成本低的优势。以埃塞俄比亚为例,从土地覆盖图中可以看到其境内主要的河流湖泊,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或渔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 在线发布增强透明度

“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增加了季度报告《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的在线发布,及时客观地反映全球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增强了全球粮油信息透明度,对保障全球粮油贸易稳定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总产量增加,供应形势良好。部分国家(如印度和英国)受益于近年产量的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粮食贸易伙伴;中国逐步发展出多源化的粮油作物贸易伙伴,更多的进口来源,能够保证政府在进口决策时有更多的选择。

此外,今年新增的“中国—东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专题是国际上首次针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综合遥感监测。(潘旭涛、黎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