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超配干部两年完成79.85% 究竟怎么做到的?
原标题:整治超配干部:这么好的疗效是怎么做到的?
“三超两乱”现象得到遏制,超配干部数量大幅下降,按职数配备干部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中组部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开始的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治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三年整治任务在约两年时间里就已完成了79.85%。这让很多人惊呼,几十年的顽疾通过3年左右的集中整治得到了基本根治。
那么,这么好的效果,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看数据】
根据中组部发布的消息,目前,全国超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已经消化32041名,三年整治任务已完成79.85%。此外,目前,全国有24个省(区、市)已完成超配乡科级以上干部消化任务的50%,其中完成70%以上的16个,完成90%以上的7个。
实际上,今年1月,中组部就曾公布过整治工作的进展。在那次发布的消息中,中组部还透露,全国超职数配备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共有4万余名。
【看依据】
整治超配干部,既是为了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要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要求作出的部署。
2014年1月,中组部会同中央编办、国家公务员局出台《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进一步重申“五个严禁”的纪律要求,即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严禁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严禁违规设置职务名称,严禁用职务职级待遇奖励干部,严禁变相设置非领导职数。
在整治工作过程中,连同这个通知在内,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一道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就是说,为整治工作亮明了底线、划出了红线。
比如,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均明确提出,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擅自设置职务名称、提高干部职级待遇。随后,又配套下发了《关于职数界定若干问题的答复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有关政策。
【看实招】
有政策依据,更要有务实的措施。从中组部公布的消息来看,过去2年中,整治工作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有关部门打出的一套“组合拳”功不可没。
第一招,明确责任
包括,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定整治工作文件,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组部及时部署;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通过整改任务的“顺排”和消化时限的“倒推”,持续不断加压用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第二招,摸清底数
各地各单位采取本级自查、重点抽查等方式,核查所辖地方和单位实际配备干部情况,并登记造册。中组部干部监督局会同有关方面,组织专门核查组,认真核对干部名册、职数核定表、工资审核清单、工资发放清单等“四本账”,全面掌握了全国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
第三招,严控增量
各地各单位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案预审制度,明确在整改消化期内,有超配问题的地方和单位选拔任用干部时,必须报经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预审。对“因军转安置、机构改革、换届等特殊情况”需要超配干部的,必须进行事前报告,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把关。
第四招,消化存量
多渠道整改消化。包括:
——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县以下机关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意见印发后,各地根据文件精神,统筹做好超配乡科级干部的整改消化工作;
——在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印发后,各地各单位对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干部加大调整力度,对到退休年龄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对违规违纪的及时免去现职,通过畅通“下”的渠道消化超配干部。
第五招,加强监督
整治工作持续时间长、推进难度大,不能前紧后松,也不能“一阵风”。因此,整治工作从一开始就用核查、检查、督查方式保证整治实效:
——定期对账核查。从2014年开始,中组部先后3次对全国整治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调度。通过逐一对账审核和随机抽查的方式,不仅查看整改进度,而且查验消化渠道;不仅看消化数字,而且查验干部名册和任免文件,做到整改任务明确、消化账目明晰。
——结合巡视检查。将整治工作列入结合巡视开展选人用人检查的内容,对中央巡视组巡视发现的超配问题,及时建账督办,限期整改。各地各单位采取本级自查、上级复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开展巡回复查。先后派出11个批次的巡回复查组,对黑龙江省等19个省(区、市)的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查验,对整改不力的及时进行督促。
——实行立项督查。对反映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的举报进行立项督办,发现顶风违纪的严肃处理和追责。截至目前,共查实超配问题25件,处理和纠正相关人员308人。
【看疗效】
中组部的消息指出,各地普遍反映这次整治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推进稳、效果好,几十年的顽疾通过3年左右的集中整治得以基本根治,各地各单位严格按职数配备干部、按规矩选拔干部的意识显著增强。下一步,各地各单位还将再接再厉、持续推进,确保圆满完成整治任务。(新华社客户端 记者 华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