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创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16.05.2014  22:40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自诞生以来一直被赋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种功能。守护、传承、创新文化,也是大学必须承担的功能。对于大学而言,文化传承创新与科技创新具有同等作用,也应具有同等地位。
 
  当今世界,有四种主流文化:其一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技文化,对应着我们的物质文明;其二是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化,对应着我们的精神文明;其三是公权与私权相和谐的法治文化,对应着我们的政治文明;其四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文化,对应着我们的生态文明。这四种文化都可以说是从旧文化中扬弃而来的,它们经由大学播扬而进入社会,并传至于后世。
 
  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只有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才能扬弃旧义,创立新知。扬弃是文化创新的特有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文本文化,也有精神文化。掌握文本文化只是掌握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基本材料,扬弃其精神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进而赋予其新意,新文化才会产生。
 
  大学是新文化的加工厂和推进器。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厚度,而思想是一所大学的高度。有思想自由,才有学术自由,才有创新自由,新文化和先进文化才会涌现。大学是靠思想去引领社会,是靠思想去推动文化走向社会。没有思想的大学,其对先进文化便没有意义。
 
  价值是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未曾中断的根本原因,是其价值的连续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文化基因,早已进入到我们民族血液中。在当代社会,我们又选择了“公平与正义”。科学与真理、民主与法治、自由与平等,这些共同的价值,既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指导。大学对于社会价值塑造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教育学生如何消除价值冲突,即如何选择主流价值;二是为社会塑造新价值,“环境正义”、“代际正义”、“财富正义”等这些新价值都是最早由大学倡导而形成的。
 
  道德既是文化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生命。一个民族道德水准的高低,通过教育来体现。大学之所以受人尊重,原因之一就是大学之中有大德、有大道、有大爱、有大师、有大精神。当社会需要新道德的时候,会不约而同地到大学里寻找,大学同时也就成为社会道德的“仓库”。
 
  而且,文化的形态是众人的稳定且秩序的生活方式。大学之所以被视为文化的代表,是因为大学具有创新生活方式和引领生活方式的功能。大学与世俗的区别之一,在于总是把高雅与高尚作为群体生活方式的特征。大学拒绝平庸,大学更拒绝粗俗,以精神生活为生活方式的基调是大学重要的特征。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年12月19日 作者:徐显明 山东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