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传播不能只给受众廉价笑声

18.05.2014  14:49
摘要:5月12日,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去世了。二胡虽然是我国民间比较普通的一种乐器,但也许正是因为它太普通了,因此在很多高大上的场合反而看不见它的踪影,即使是音乐爱好者,能够像点评歌星影星一样扳着手指头说出一串二胡演奏家的名字的,也很少见到。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资料图片

        文艺春秋

        □周俊生  上海媒体人

        5月12日,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去世了。二胡虽然是我国民间比较普通的一种乐器,但也许正是因为它太普通了,因此在很多高大上的场合反而看不见它的踪影,即使是音乐爱好者,能够像点评歌星影星一样扳着手指头说出一串二胡演奏家的名字的,也很少见到。但是,闵惠芬不一样,她在国内拥有极为广泛的知名度,尤其是在她长期工作、生活的上海,她的名字几乎已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因此,她去世的消息,足以占据了上海媒体的头版,尤其是她去世时还只有69岁,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叹息。

        作为一个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在我心目当中,她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独奏作品《江河水》。《江河水》并不是闵惠芬的原创作品,关于它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它演绎了孟姜女在千里寻夫后得知丈夫死讯时,在与丈夫分别的河边失声痛哭并进而哭倒长城的故事。但是在已经浩如烟海的孟姜女传说资料中,并没有任何《江河水》的信息。但不管如何,《江河水》描写的是一位无名的妇人在河边为自己死去的丈夫而痛哭的主题是得到了公认的。其实,它的真正源头是东北的一种小调,上世纪50年代,音乐家在采风中搜集到以后,将其改编为双管独奏曲。60年代,音乐家黄海怀将其移植为二胡独奏曲,由于二胡具有独特的如泣如诉般的音色,很切合《江河水》所描写的意境,因此这个二胡独奏曲开始受到听众的欢迎。

        70年代,还很年轻的闵惠芬成功地演出了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相比她的前辈,她在演奏中投入了全部的情感,将一个痛苦中的妇人在河边悲悼亡夫的意境淋漓尽致地传达了出来,深深地感染了听众。1977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日本的交响乐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他带来的贝多芬交响乐使中国听众重新与世界音乐接上了轨。但是,小泽征尔自己却被闵惠芬演奏的这首曲子所征服而不能自已,一曲听罢,这位饱览世界伟大音乐作品的大师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而伏案恸哭。他说:“闵惠芬用二胡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其实,小泽征尔的这种感受也是每一个听过《江河水》的听众的共同感受,当它呜咽的曲调响起来的时候,我们犹如触摸到了那位无名妇人痛苦的心灵,它击中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