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山村成美景 村民变股东
田野间,稻苗散发清香,花卉竞相绽放;村落中,道路整洁干净,绿道把古民居、果蔬基地等串联起来,还有花田、荷塘等景观点缀其间……走进大埔西河镇,连片的美景让人流连。这是大埔县美丽乡村一隅,也是我市致力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要素,先后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而今,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昔日脏乱差的农村正不断向新农村迈进。
告别脏乱差
迈向“净绿美”
以前很多人对农村印象是“脏乱差”,经过多年人居环境整治,“净绿美”成为农村的主色调。
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上合村民理事会会长林辉增这几天一直在忙碌,为上合百亩“花海”在国庆前后开园迎客做准备。这个美丽小山村,在2015年以前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虫孳生之地。两年来,该村全面进行环境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并对民居外立面进行统一装饰,还原客家古民居风格。经过升级改造,村容焕然一新,变身水乡画廊。“以往靠近都要掩鼻的地方,现在是我们散步休闲的场所,这种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林烈双说。在梅县区南口镇,当地的村民也感受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以前露天垃圾池变成密闭垃圾桶,垃圾桶投放数量成倍增加,垃圾清理实现日产日清。
乡村环境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我市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编制实施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办。至目前,全市完成4004个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与此同时,我市还出台规范农村建房管理文件,编制“客家民居新图库”,将历史建筑纳入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引导村民有序建设新房,凸显客风客韵。截至去年底,全市有717条自然村房屋外立面统一装饰客家风格。
挖掘旅游资源
村民从中受益
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容村貌变美、人居环境变靓,村民也借力美丽乡村建设,尝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
2015年,上合农工商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共集约了360多亩土地,采用村民入股分红形式,带领上合村民打造“美丽乡村·花海世界”,实行季节轮作,确保四季有花。仅仅2015年10月一个月,就引来各方游客30多万,带旺了农家乐、土特产的销售,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也有不少村民就地转型,变身景区管理员等,或在餐饮住宿等产业链“掘金”,成为吃“景区饭”的小老板。“环境好了多值钱,去年我就拿了几千元的分红。”村民林海清说,以前他一直在县城做生意,村里环境变好后,2015年冬他回到家开了一家农家乐,最多能接待十几张桌。而在大埔县百侯镇,百侯名镇旅游区经过多年建设,已经跻身为4A级景区,景区内部分古民居出租给政府,由政府打包交由旅游企业管理运营,屋主收取租金。
为更好激发山水人文活力,我市还积极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创业。黄坑村毗邻百岁山风景区,几年前已建成黄坑村村门至高涧观音2.2公里长的绿道,将百岁山与东山教育基地的绿道连贯起来,形成了梅城目前最长的绿道。如今,该村又开始“梳妆打扮”再出发,准备打造黄坑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原有生态、农业资源为基地,开发农业、文旅、居住三大版块,分两期建设。”据梅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不仅将大大改善该村宜居环境,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致富。
编辑: 马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