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中探索“健康梅州”建设

15.03.2017  12:06
原标题:新医改中探索“健康梅州”建设

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增强了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图为梅州市人民医院—客天下院区。 何森垚 摄

  3月13日,家住鸿都花园的李婆婆迎来了她的家庭医生李依清和曾雨清。在与李婆婆的保姆做了简单沟通后,两位家庭医生为李婆婆量血压、换尿管。3年前,时年87岁的李婆婆因突发脑梗塞导致瘫痪,作为梅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将李婆婆纳入首批家庭医生服务受众,为李婆婆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专科医生下社区,推动家庭医生服务,把更多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一场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医疗改革正在梅州进行,这一改革正合乎“健康中国”的目标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家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

  对于这些内容,梅州已经在积极探索,加快推进。

  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医疗资源下沉

  “医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难题,我国探索了多条医改的路径,但方向都是明确的,就是保障人民健康。”全国人大代表、梅州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林新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内医改正进入深水区,将医疗资源下沉是新探索。“我发现,梅州正在做医疗资源下沉的有益探索。

  听说县人民医院的专科医生来坐诊,蕉岭县新铺镇的涂先生一大早便带着女儿排队候诊。“不仅医院面貌焕然一新,还经常有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来坐诊,让我们对卫生院更放心了。”蕉岭县人民医院新铺分院去年底刚完成外部装修,整洁、大气的风格获得了涂先生的赞许,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更获得涂先生的青睐。“我们也不想一生病就往县里医院跑,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了,我们也会更信任卫生院。

  2015年始,新铺镇中心卫生院与蕉岭县人民医院形成医疗联合体,卫生院更名为蕉岭县人民医院新铺分院。由蕉岭县人民医院帮扶新铺分院建设,帮助新铺分院进行外部整修,定期派专科医生前往坐诊,并对新铺分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在一定区域内,各级别医疗机构携手形成医疗联合体的形式被称为医联体,目的是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形成分级诊疗的态势。梅州市从2015年起以蕉岭县和平远县为试点,开始探索医联体建设。2016年,国家卫计委将梅州市列为分级诊疗试点城市,借此契机,梅州全面铺开医联体建设。同时,梅州多次提高住院报销比例,从2016年3月起,一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至95%,二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至85%,以医疗保险政策作引导,鼓励参保人员就近就医。

  “分级诊疗是理想化的状态,需要多年打基础才能实现,而医联体便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工程,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从而留住病人。”梅州市卫计局医政科科长汪永光介绍,开展医联体试点以来,梅州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以平远县和蕉岭县为例,平远县石正镇和八尺镇、蕉岭县新铺镇和三圳镇卫生院门诊同比分别增长了4%、11%、25%、32%,住院人数同比分别增长244%、150%、590%、180%。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是分级诊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梅州市从2014年起,在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目前这项工作也得以全面铺开。

  “医疗改革的目的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分级诊疗便能实现这个目的。仅仅把三级医院做强做大是不够的,需要各级医院共同发展,从而有序分流病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便迎刃而解。”林新华说,新医改的一项基本内涵是向“全民健康”的方向转变,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建立新机制解决新难题

  2016年,“全面二孩”正式实施的第一年,迎来了第一批二孩生育高峰,一年内,梅州市新增新生儿71292名,同比增16%,新生儿急剧增长,并未给各医疗机构带去超负荷的压力,因为针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梅州早已做好了部署。

  “全面二孩”的推行,高龄产妇为主要群体,从而增加了生产难度。2016年9月,梅州市正式挂牌成立“梅州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梅州市新生儿救治中心”,畅通了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重症救治的“绿色通道”,并要求到2017年底,各县(市、区)均将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梅州是遗传性疾病的高发区,新生儿逐年递增也增加了遗传疾病筛查工作的负担。在对遗传性疾病筛查工作的探索中,梅州市研发的新生儿遗传病筛查技术和滤纸干血斑地贫基因检测技术为“全国首创”技术,并被国家卫计委向全国推广。梅州市政府将“建设市县两级出生缺陷干预中心,对孕产妇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予以补助”纳入2016年政府十件民生实事。至2016年11月,梅江区、梅县区出生缺陷防控中心已经通过市级验收,落实补助经费共924.68万元。

  同时,梅州市支持儿童特色专科建设,梅县区中医医院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建立帮扶关系在全市率先设立儿童康复科,提升梅州市残疾儿童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为保障妇女健康,梅州市政府将“为35—64岁城乡贫困妇女免费检查乳腺癌、宫颈癌”列入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印发了《梅州市城乡贫困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实施方案》,探索适合梅州市的妇女“两癌”检查服务模式。市县两级财政计划拨付500多万元为全市32995例35岁至64岁的城乡贫困妇女免费检查。

  面临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介入,缓解问题带来的危害,是梅州市卫计部门一贯的传统。为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效能,形成医院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梅州市创新方式,切实推进市属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2016年,梅州市制订了《市属公立医院领导人员转变任命及管理方式试行办法》,实现医院领导人员由委任制向聘用制转变,有效落实院长负责制。同时,积极开展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工作,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和人员管理新机制。

  此外,为了扶持中医药建设,梅州市开展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和省名中医师承项目各2个,为中医药健康有序发展打下基础。

  “我在调研中了解到,面对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梅州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林新华说,医改进入深水区,需要针对新问题适时调整运作机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培养医疗人才

  人才是新医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培育和引进医疗人才方面,梅州不遗余力,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

  今年初,梅州市人民医院成为粤东地区首家获国家卫计委批准,开展孕妇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项目的医院,留美博士、该院中心实验室主任赵平森是该项目负责人之一,也是梅州市引进的高端医疗人才之一。“刚从美国回来时,国内数家大医院向我抛出绣球,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梅州,不仅因为这里的客家文化底蕴,更因为这里对人才的尊重,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赵平森说,他2014年通过梅州的“千人计划”引入到梅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医院不仅给予他丰厚的薪酬,还帮他的妻子安排了工作岗位,让他为梅州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时无后顾之忧。

  这是梅州重视医疗人才的一个缩影。梅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加快“健康梅州”建设,近年来,梅州市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环境,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医疗技术人才。结合梅州市“千人计划”,以丰厚的个人生活补贴吸引人才入梅。“部分医院在‘千人计划’的基础上给予高素质医疗人才购房等方面的补贴。

  同时,梅州市注重在职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极力促成省内外知名医院与本市医院结对帮扶,以不定期专家坐诊和远程诊疗的形式,让本地群众享受顶尖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鼓励医院聘请专家学者做客座教授,为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市内各级医院之间畅通培训渠道,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医务人员可到市级医院接受培训。市级医院也需每月或每季度轮流派出1名医生驻在基层医院服务。

  “通过畅通市、县、社区间医务人员之间的培训渠道,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从而为医联体建设服务。”上述梅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的激励机制也是梅州市医疗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梅州市、县两级不定期举办评选活动,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最美中医”“最美护士”等,给予鼓励,将梅州医务人员的正能量进行传播。

  “有人才才会有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梅州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但并不是最完美的状态,在关心人才和爱护人才上还需继续努力,让人才能留下来。”林新华说,良好的用人氛围不仅能助力区域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形成好的医德医风、和谐的医患关系也十分有益。“从而加快医改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