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增技能人才七成来自职业院校

04.10.2015  13:00

  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新增技术技能人才七成来自职业院校;实施职业教育零学费入读、零距离上岗的“双零”模式,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如何创新走出新路?广东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亮剑”推出改革发展新招,初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广东模式”。

  据统计,10年来,全省职业院校培养了共620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职业院校亦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全省新增技术技能人才中70%以上由职业院校配置。

   全国之最

  在校职教生多年全国居首

  最新一份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省职业院校招生90.2万人,在校生达285.48万人。省教育厅高中与中职教育处处长邵子铀介绍,广东职业院校数量约占全国1/12,在校生人数约占全国1/10,规模居全国首位。其中,中等职业教育连续5年在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及每万户籍人口在校生等关键指标上均位列全国第一。目前,广东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

  不仅发展规模走在前列,从职业教育结构层次来看,广东已初步构建起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规模、结构的优化协调发展,为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邵子铀介绍,表现在近十年来,全省职业院校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620万名,且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6%以上;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全省新增技术技能人才中70%以上由职业院校配置。

  在改善民生方面,中职免费助学、智力扶贫工程、退伍士兵免费职业培训工程、残疾人助学工程等每年惠及各类群体超过120万人,同时高职院校每年为近20万家庭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

  “十二五”初期,广东职业教育发展获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广东特色

  率先试点“现代学徒制

  企业变学校、车间变课室、师傅当老师。近日,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我省有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等8所职业院校和佛山、中山两地市以及广东省旅游协会入选。

  事实上,早在2011年,广东就率先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3个专业开展试点。据统计,试点现代学徒制4年来,该校陆续与9家高新企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招生人数逐年增加。4年来,共输出技术技能人才97人。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推进现代学徒制探索并非孤例。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已在广东四处生根、开花、结果。据统计,到今年全省已有19所高职院校的51个专业开展试点,计划招生2400人,试点院校约占全省高职院校的四分之一。据了解,目前中山、佛山等地市也正积极探索在中职学校开展试点。

  省教育厅有关人士介绍,广东率先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至今,逐步建立起院校企业共管、教学“双导师”团队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学训交替——在校学习和企业培训交替进行”“先学后训——在校先学理论,再到企业训练”“学训一体——理论和技能都在企业学习,在岗成才”等人才培养模式;下一步,将力争在激励企业、鼓励学校、保护学徒合法权益三方面的地方配套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上进行突破。

   改革创新

  创建现代职教改革试点省

  “从扩大规模到内涵发展,广东职业教育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啃硬骨头,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省教育厅有关人士介绍。

  广东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资源配置”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因势利导培育出了以产业布局带动职教改革的“东莞样本”、以产业行业融入职教办学的“顺德模式”,以及创新专业对接产业链、教育对接价值链的“中山经验”等与各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在各区域发展探索下,以现代学徒制模式、校企双制模式、校区引企模式、企业办学模式和多元股份制办学模式等为代表的职校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涌现,构建起广东特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初,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再提速,提出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目标,明确了围绕管理制度改革、现代职教结构优化、现代职教标准建立、产教融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六大方面、20项试点任务。

  根据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未来“十三五”广东将继续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打造基本达到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看来,要办好真正让老百姓“叫好”的职教,需要率先实现“两匹配”:一是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相匹配,培养足够数量的、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受教育者个人成长发展与社会健康转型相匹配,让接受职业教育的每个孩子得到最合适、最充分的发展。(陶达嫔 粤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