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标杆城市怎么建?等你提意见

21.09.2022  10:11

大洋网讯 近日记者获悉,《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公众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官网征求公众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稿》致力于将广州打造成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与以往相比,《征求意见稿》更关注全龄友好,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能更安全、方便、舒适地使用所有无障碍设施,让舒适的无障碍出行成为常态,让无障碍文化成为城市的主流文化。

最引人注意的是,为了能让社会各方更主动地参与到广州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来,《征求意见稿》还创造性地提出,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奖励制度体系中,并探索建立专项资金奖励制度,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凡是通过无障碍设计评估的特定建筑物,可以从专项资金库等获得低利息的融资,针对主动对住房进行无障碍改造的个人和住房供应商,可允许获得一定金额的额外抵押贷款,并且可以为特定设施提供额外的资金。

2025年,广州将资助455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

根据《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广州新建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覆盖率需达到100%,新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覆盖率需达到100%,此外,广州还将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配备康复辅助器具和防走失装置等设施。根据计划,2025年,广州将资助455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到2035年,全市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完成100%改造。

此外,广州还将补贴支持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消除残疾人家庭生活障碍,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品质,到2025年,完成1万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到2035年,符合条件有意愿的残疾人家庭完成100%改造。

以菜场为核心,构建老年人日常设施圈

以学校为核心,构建儿童日常设施圈

以前,说起无障碍环境,在人们脑海中冒出的往往是残障人士的形象。其实,除了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孕妇、病人都有可能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受益者。

记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多次专门针对老年人和儿童,提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例如,在居住空间无障碍的要求中,《征求意见稿》提出居住区室外活动场所内设置可供老年人相聚的交往空间,并应在儿童活动场地周边设置可供老年人休息的座椅,也可将老年人健身活动器械与儿童活动场地结合设置,形成与儿童共处的户外活动场所。

随着15分钟生活圈逐步建成,《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无障碍的”15分钟生活圈。在传统的15分钟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儿童的高频活动范围及特点布局日常设施圈。例如,老年人日常设施圈应以菜场为核心,与绿地、小型商业、学校及培训机构等设施临近布局;而儿童日常设施圈,则应该以各类学校为核心,与儿童游乐场及培训机构等设施高度联系。

出行无障碍:从单点无障碍向系统闭环跨越

信息无障碍:帮助特殊群体跨过“数字鸿沟

让所有人能够更便捷地出行,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此次《征求意见稿》的一大特色。众所周知,单个点位的无障碍无法解决无障碍出行的难题,因此《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从点位布置转向系统化闭环设计,重点改造中心城区、大型居住区、设施集中地周边公共空间的人行道路与地下隧道中缘石坡道、盲道设施,打通城市公共空间与街道、居住区无障碍设施节点,形成连通易达自主无障碍出行系统,根据计划,广州还将继续按标准持续增加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无障碍电梯等设施。

当今社会,信息交流越来越重要,所以如何让信息交流无障碍,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顺应社会发展的特点,《征求意见稿》也重点提出全社会信息交流无障碍,共同建设多元包容城市。例如,《征求意见稿》提出更加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兼顾不同群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保留电话、线下人工服务等服务以消除“数字鸿沟”,开发适用于特殊群体的智能终端与应用程序或无障碍智能产品,让数字化发展真正实现普惠、包容和公平。共同建设充满温暖、文明包容的美好生活。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

分区分时分类建设

在推动广州无障碍环境建设时,《征求意见稿》提出分区分时分类建设的策略。

在残障人士高度聚集的区域,以及老年人幼龄儿童等人群高频活动区域,设置无障碍核心建设区。重点对存量居住建筑、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信息系统等进行无障碍改造,并重点完善社区康园站、社区饭堂、残疾人康复机构等无障碍社区生活圈,完善适老适幼社区设施。

在老年人集聚、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设置适老化重点建设区。重点对存量居住建筑、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信息系统等进行适老化改造。重点完善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等适老化社区生活圈,根据情况完善无障碍和适幼社区设施。

在儿童、青少年集聚地区,设置儿童友好营造区,重点对新建空间进行儿童友好型设计建设,对存量空间进行基础性无障碍改造。重点完善婴幼儿托管中心、儿童活动设施等儿童友好型生活圈,适当完善无障碍和适老化生活圈。

参与无障碍建设,或能得专项资金奖励

主动对房屋进行无障碍改造,或可得额外抵押贷款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能只靠法规约束,更应该鼓励各方主动参与。为此,《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创新的政策,来让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中来。

据记者了解,《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建立无障碍建设容积率奖励制度。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建设项目的容积率奖励制度体系中,突破传统建设项目依赖后续监督、改造和补建局限。使无障碍环境建设从被动建设向主动激励转变,使无障碍设施建设从滞后补救向全项目周期融入转变。

同时,探索建立专项资金激励制度。由市政府统筹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凡是通过无障碍设计评估的特定建筑物,可以从专项资金库等获得低利息的融资,针对主动对住房进行无障碍改造的个人和住房供应商,可允许获得一定金额的额外抵押贷款,并且可以为特定设施提供额外的资金

在此之外,《征求意见稿》还将探索无障碍改造费用纳入税收专项附加扣除。对于市场主体改善无障碍环境及购买某些自适应无障碍设备产生的成本,进行一定比例的税收抵免。针对个人来说,符合标准的困难家庭,改造无障碍住房的费用,可按照一定比例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总体景愿

★到2025年,进一步巩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地位,成为全国无障碍 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打造广州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营建儿童友好城市、全国示范性全龄友好型城市。

★到2035年,城乡无障碍设施系统性设计完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保 障机制健全,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水平全国领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建设安全便捷、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无障碍环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