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众院今正式解散 安倍经济学成各方“靶心”

21.11.2014  03:18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中新网11月21日电 综合消息,依据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决定,日本国会众议院将于11月21日正式解散,12月提前举行大选。解散众院是日本首相的“特权”,历届首相在应对复杂局面、摆脱不利困境、争取主动权时,屡屡采取这种策略。本次安倍以最大的政治资本“押宝”,以曾为其赢取支持但如今已成“众矢之的”的“安倍经济学”问信于民,也是不得已为之的投机之举。

   曾经的招牌如今的靶心“安倍经济学”何去何从?

  2012年12月,安倍打着“恢复日本”的旗号上台,推出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复苏计划——“安倍经济学”。他承诺通过大胆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灵活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策略这三大政策,“连射三箭”,重振困扰日本多年的低迷经济。

  第一箭,是日本央行实施的异次元货币宽松政策,带动日元贬值、股价上扬。为实施政策,安倍甚至被批“违背金融管理常规”,将日本央行行长更换为自己的亲信。这一政策短期内刺激了日本经济增长,但随时间推移,各类矛盾显现,日元大幅下跌带来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在日企业不得不将工厂转移至海外,削弱了日元下跌对出口的推动作用。资本支出与就业表现乏力,日元自我循环下行,导致更大的贸易赤字,难以为继。

  第二箭,安倍寄望扩大公共事业,刺激地方经济。他所描绘的战略是从通货紧缩中摆脱,将经济蛋糕做大,增加税收,进而完成财政重建。虽然安倍政府在地震灾区大兴土木力求重建,但资深理财专家指出,如果要真正扭转局面,“安倍经济学”的第二支箭必须改造,应专注于税收优惠而不是政府支出。日本政府债务已达到GDP的两倍多,如果支出被用于非生产性目的,且安倍未能及时推出可持续的增长措施,将面临滞胀的风险,导致资本流出。

  事实上,暂时的“强心剂”未能抵挡住今年4月消费税增税所导致的消费趋冷。今年7月至9月,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23万亿日元(按年度换算),重新回到“安倍经济学”刚刚启动的2013年1月至3月的水平。增税和物价上涨导致工资缩水,亲眼目睹消费者心理趋冷的安倍指出,“按照预期增税将使摆脱通货紧缩陷入危险之中”。因此,此次安倍不得不宣布推迟消费税增税。

  而第三箭——经济增长战略方面,今年6月14日,安倍政府正式出台名为“日本再兴战略”的经济增长战略,以产业振兴、刺激民间投资、放宽行政管制、扩大贸易自由化为主要支柱。日本政府还计划在东京等大都市创设“国家战略特区”,吸引外国投资和人才,以及让年轻人、女性发挥效用。但就在策略提出伊始,就有不少人质疑安倍这第三只箭“无新意”、“虚假”,难以达到拯救经济的目的。

  执政近两年来,“安倍经济学”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也损害了日本民众对经济复苏和安倍政权的信心,致使安倍内阁支持率一再下滑。目前,在野党已经决定以“日本经济连续两季度负增长说明安倍经济学失败”为由,在选战中向执政党发起攻势。“安倍经济学”成了本次选举在野党攻击的“靶心”。日媒舆论调查也显示,32.3%日本民众认为“安倍经济学”是失败的。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这些昔日招牌如今已黯淡无光。要长期稳定执政,逃脱近年来的“短命首相”魔咒,安倍手中筹码所剩不多。但去年安倍一举结束自己造成的“扭曲国会”现象,他任总裁的自民党势力正处于强盛期,趁着支持率进一步下跌前,要杀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利用首相权力解散众院,靠大选洗牌,确实是一个值得他“投机”的“妙招”。

   解散众院成日本首相“法宝”大选“洗牌”过后又如何?

  从日本国会的构成和职能来看,解散众院本就是日本首相在应对复杂局面、摆脱不利困境、争取主动权时的一种策略,但在日本政坛上也不乏失败的前例。

  按照日本宪法规定,首相可以随时解散众议院,新一届众议院将在上届众议院解散后的40天内选举产生。但这种策略并非屡试不爽,2009年,来自自民党的前首相麻生太郎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结果一直“一党独大”的自民党遭遇历史性惨败,相反在野党民主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随后与社民党、国民新党成立联合政府,终结了自民党连续掌权多年的时代。

  此外,2012年11月16日,同样内外交困、隶属于民主党的野田佳彦也宣布解散众议院,重新举行大选。同年12月16日,日本自民党在第46届众议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党首安倍晋三于2012年12月26日特别国会上再度被指名出任内阁总理,民主党由此痛失执政党地位,让自民党重回权力中心。

  在今年12月的选举中,选民将选举出日本众议员。新选举的众议院将有475个议席,数量少于目前的480个。其中295名议员将在单议席选区制下选出,而其余180名议员将在比例代表制下选出。单议席选区制较为简单。295个小选区中的选民从本区候选人名单中进行选择,得票数最多的候选人当选。

  但这并不是选民的唯一选票。在比例代表制下,日本被划分为11个大区。每个大区的选民从政党名单中选择政党。每个政党将获得与其得票百分比相对应的议席数。在单议席选区制下落选的候选人仍可能通过比例选举最终成为众议员。

  目前,日本占据多数地位的执政联盟由两个党派组成,一个是安倍所在的自民党,该党拥有294个席位,另一党派为拥有31个席位的公明党。主要反对党包括拥有55个席位的日本民主党和大阪市长桥下彻所在的日本维新党,后者拥有42个席位。

  而选举的首要任务,就是日本国会两院必须在10天内共同任命新首相。如果超过10天,将以众议院的决定为准。这就是首相靠解散众院“洗牌”的原因。据分析,目前,安倍的自民党有较大胜算。如果目标达成,预计自民党议员会再次推选安倍担任首相。

  此次安倍吹起的这股“解散风”,招致朝野批评,被指是“自私的解散”。

  分析指出,安倍提早大选是希望在明年9月自民党党魁选举前重新划分党内派阀势力,为自己长期掌权铺路。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山口二郎批评:“日本国民大多质疑这次大选的必要性,他们都明白,这只是为了安倍自己的权力。”如果大选过后安倍依然能坐上首相宝座,其先前的内外政策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他的“修宪复国”梦还在延续,千疮百孔的“安倍经济学”将继续推行,而这些,都不是真正重振日本的途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