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回家的心不变

26.01.2017  22:04

  年味愈发浓厚了。《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春运列车载着两个时代:你坐了高铁,有人连卧铺都没见过》的文章,从列车乘务员视角揭示时代变迁,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春节期间,回家是每个人不假思索的选择。吃年夜饭、陪家中老人、走访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是中华民族亘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对于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他们并不需要任何理由。时代在变化,人们对于文化、血缘和土地等问题的思考愈发深入。有的学者甚至提出“春节不必执意回去”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不顾一切地融入千军万马般的归家大潮,既折腾自己,也浪费公共资源。这些观点在学理上或许能够获得支持,可在现实中,人们未必会作为回家与否的参考。对于一年工作终有所获的人,他们对回家充满期待,且不提衣锦还乡的荣耀,终于可以用赚到的钱改善父母、妻儿生活,还有什么比这更温暖心肠的呢?然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一年在外奔波,他们同样付出努力,可由于诸多原因,梦想破灭了,斗志受到挫折,他们还未回家便开始顾忌各种难堪和自卑。

  上面提及的那篇文章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拥挤的回乡火车上,一名农民工笑着对周围刚结识的朋友说:“今年包工头给钱了,可以过个好年了。”回家之路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载丰收的喜悦,对于另一些人可能更意味着心酸。可饶是如此,为什么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奔赴在回乡的路上呢?因为有亲人在、有牵挂在、有思念在。在亲情面前,男人可以放下尊严,痛快哭泣;女人可以放下矜持,尽情地纾解烦恼;老人也不必摆出世故的模样,大可自陈焦虑与不安。命运的顺遂与否,与外界的所谓大势无关,对一个家庭而言,命运就是你和我,没有比两个长久不见的爱人相见更幸福的了,也没有比重逢、相见从此不再可能更为残酷的了。有人说,春运让中国人的生活仿佛钟摆一般,准点回家。其实,一列列火车载着的无非是一颗颗时不我待、生怕留下遗憾的心灵。

  近日有这么一则新闻,说由于父母催婚、逼婚严重,许多年轻人都租男女朋友回家过年,似乎对于年轻人而言,回家是件不胜烦扰的差事。对春节年味一年比一年淡、缺乏仪式感和吸引力的抱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种种迹象似乎表明春节已失去吸引力,甚至失去存在的合理性。但只要观诸现实,不难发现这些担忧实无必要,一年离别释放出来的张力足够填满短暂的假期,无论存在多少抱怨、唠叨,没有比看到亲人那一刻的心安释然更舒坦的了;即使仪式感再强、活动再丰富,也比不上大家团聚一起,天南海北地聊过去、谈未来。从普通火车到四通八达的高铁,时代确实发生了变化;从绿皮车中喧闹、嘈杂的氛围到高铁上的静谧,也着实反映了人生精神面貌的变化,可人们怀揣的那一颗思乡的心从未变过。

  希望奔波在路上的游子都能顺利回家,放下心理负担,和家人、朋友分享一年的酸甜苦辣,让自己紧张的心好好放松,过一个舒心快乐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