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佛山张开双臂拥抱智慧经济
羊城晚报讯 记者杨桂荣、陈强、黄汉城报道:“昔日靠汗水,今朝靠智慧!全广东最先进的智能装备实验室,可能就隐藏在佛山市某个毫不起眼的企业车间里……”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与促动下,越来越多的佛山传统制造企业致力于自主创新,开展研发活动。根据新近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佛山开展研发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称“工企”)数量已经跃居广东全省第一。
佛山既不是特区也不是省会,也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地区。改革开放30余年来,佛山“洗脚上田”的农民,纷纷开厂设店,凭借汗水和努力,铸就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孕育了13万家制造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二。
家电、陶瓷、铝材、内衣、照明……民营企业曾经打造了庞大的实体经济,打响了“佛山制造”的牌子。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改变,传统产业的瓶颈越来越凸显。面对新常态,从“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转型,如今已经成为佛山工商企业界的共识。
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佛山规模以上工企中,仅有221家进行代表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活动,远低于深圳、广州、东莞。但到了第三次经济普查时发现,2013年进行研发活动的工企达1194个,5年间增长了4.4倍,跃居全省第一。
工企研发活力激增的背后,是佛山制造业结构本身的改变。如今的佛山制造企业,有的向高、精、尖攀升,如陶瓷机械、木工机械和塑料机械,已分别占全国市场的90%、60%和30%;有的拓展新的市场,“玩转”智能机器人、医疗器械、节能环保、3D打印技术等先进制造业。
2014年,佛山先进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6782.94亿元,跟传统制造业已经平分秋色;其中,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去年达5168.26亿元,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近六成,成为佛山第一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去年达1303.12亿元,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56.5%。
为营造一个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佛山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锐意改革机制制度,一系列举措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率先试水“三单”管理模式,率先实施商事登记改革,率先推进“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等……在当前自贸区概念红红火火的时候,佛山信心满满,公开表示要率先“打造一个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曾指出:“佛山坚定地走企业创新之路,不能用政府去代替企业创新,而是要通过政府的各项政策带动、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佛山市市长鲁毅也表示: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之下,佛山将逐渐形成一个既有“顶天立地”的大型科技创新企业为支撑,更要有“铺天盖地”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刘悦伦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佛山的立市之本,是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佛山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全市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