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新老粤商的坚忍与文化眷恋
周桂杨家中的摆设还与传统潮州家庭没什么两样
在东南亚,广东商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数百年前开始,他们来到异国他乡,忍下最辛苦的汗水,获得全世界的瞩目。
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商界巨贾,一部分成为政界名流,还有千千万万的粤商,仍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奋力打拼。他们所持有的,是中国人的勤和俭,以广东海洋文化孕育出的开放思维,在海外打拼出一片天地。
在新加坡,在泰国,街道上,报纸上,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广东商人的痕迹。从古至今,他们的轨迹大抵相似——白手起家,发家后始终为祖国贡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粤商乡情未曾断过
走到新加坡牛车水,这里是最古老的粤商汇集地。有顺德人在这里开了小茶楼,有广东人开了小小裁缝铺,也有人居住在狭窄的旧屋内,日日跑到码头上披上红头巾,搬运沉重的货物,以此养活一家老小。
牛车水原貌馆里,到处都诉说着“红头巾”的故事。他们的后代把这些用影像记录下来,在馆里来回播放,告诉后人,他们从广东漂洋过海而来的先辈是如何积累起第一笔财富的。
有意思的是,走出牛车水,在新加坡的现代化商场,仍然能看到红头巾的身影。比如商场里的茶餐厅,里面经营着粤菜,外墙上以图片诉说着三水“红头巾”带来的“家乡美食”。
这种乡情数百年来未曾断过。
泰国潮商的文化依恋
而在泰国,粤商的活动轨迹或可追溯到更久。这里是广东潮州人的“天下”。
泰国的华人数量虽然不少,但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华人后裔不再懂得中文,但他们仍能听懂潮州话。
庄美隆就是一名潮商后裔。他的父亲早年间曾在泰国经营30亩鱼塘,且颇通戏曲,是受人敬重的教育家和侨领。少时受家庭影响,他慢慢学起了潮剧,并一直致力于泰语潮剧的推广。50多岁时,他因为拍摄一则公益广告一举成名,成为泰国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如今,70多岁的庄美隆仍然期望用他的名人效应向更多泰国人推广中国的传统戏曲。
在他的泰语潮剧团里,有一位中国乐师丁建华。他来自潮州,曾是一名潮剧演员。他告诉记者,如今,光在曼谷,就有七八个由侨领出资建立的潮剧乐馆,乐馆里使用的民族乐器全部都由像他这样的中国人自故乡潮州带来。
但潮剧也只是老一辈侨领们的爱好,只有每年酬神时,潮剧才能在泰国热热闹闹地演出一番。丁建华也明显感觉到,近年来,乐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这样的担忧对于庄美隆来说亦是如此。为了将潮剧传承下去,他把唱词改成泰语,延续潮剧音调,继续在演出。
对于老一辈潮商来说,他们走后,潮剧和潮州话能否在这片土地上延续,还是个未知数。
摆地摊的新“粤商”
对于现在的泰国和新加坡,不止是华裔,从改革开放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去到当地。他们与祖辈不同,极少是因为避难或者贫困,更多人是看准了海外的这片市场,到这里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当然,这其中的酸辛,或也与祖辈无异。
潮州人周桂杨就是这其中的一名探索者。
如今,他已经是泰国工商总会的副秘书长,名下有两家公司。而在17年前,他还是在深圳的一名打工小伙。
1994年至1996年,周桂杨在深圳亲戚的一家公司,帮忙管理账目,一个月900元,在当时过得还算不错。
1997年左右,他到泰国旅游,看中了那边的市场,便只身从深圳到香港,再来到泰国。在曼谷没待多久,周桂杨决定自己创业,便到了距离曼谷300多公里的碧差汶府摆起了地摊,卖一些计算机、游戏机、手表等电子产品。“货都是从广东揭阳进的。”周桂杨笑着说。
摆摊第二天,他就挣了将近1000元人民币。
虽然挣得多了,但在泰国的生活却跟国内没法比。摆地摊时,他只能住在市场附近的一座庙里,每天只睡4个小时,转4个市场。
刚来时,一句泰语都不懂,他只好拿出计算机跟客人讨价还价,也曾遭过旁人冷眼。“在异国他乡,有些东西必须忍受。”周桂杨回忆道。
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5年。5年里,他每个月除了喝水吃饭几乎没有任何花销,就这样,终于攒下一笔钱。
2001年年底,他在异国的生活有了转机。一个朋友想从中国进一批手机配件到泰国卖,但没有本钱,便想跟他一起合作。2002年春节,周桂杨就回了中国,他在广州的批发市场进了货。
从此后,他的生活“跟摆地摊时已经不能比了”。周桂杨的手机零配件生意进入泰国市场算是相当早。2002年左右,移动手机刚刚兴起,泰国几乎没人看到手机零配件中蕴含的商机。
如今,他只需要坐在泰国的家中,点一点鼠标,就可以指挥公司在广州的办事处选购样品、下订单。“现在做外贸,利润一年比一年提高。”周桂杨告诉记者。
有了稳定的生意,周桂杨并没有满足。近几年,他开始想把中国的传统食品,包括凉茶带到泰国来推广。对于他来说,这其中的文化意味大于商机。
2012年,他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泰国推广中国凉茶,成了广药在泰国的独家代理。
“我也要跟泰国人讲凉茶的历史,也想把中国的历史带来让泰国人知道。凉茶也是一种文化。”他说。
从2012年开始,为了重新设计调整凉茶的包装,周桂杨已经花了整整一年。而为了铺开渠道,他又在泰国各大卖场设了推销展台,又到处打广告。
辛苦筹备了两年,他的凉茶才刚刚走向市场,周桂杨却并不觉得麻烦,因为“让泰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也是一件好事”。
像周桂杨这样改革开放后从广东过来的潮州商人,依然对本土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他的三个孩子都出生在泰国,入了泰国籍,每年泰国暑假,他还会把孩子送回潮州,请家教教他们中文。
17年来,周桂杨还一直保留着中国人的身份。
每年,他一定要回潮州两趟。一次是七月半祭祖,一次是正月十六回去村里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