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再访克里米亚:“控局”非“督战”

22.08.2016  16:39

  □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春友

  过去十天,俄乌关系因俄罗斯方面指责乌克兰军方试图在克里米亚发动“恐袭”未遂而再度紧张。俄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罗斯正考虑断绝与乌克兰的外交关系”。外界甚至分析认为俄乌可能就此开战。就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19日抵达克里米亚并在当地主持一场安全会议。普京此行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什么信号呢?

  俄坚称乌策划恐袭

  对于克里米亚“恐袭”未遂事件,俄方坚持认为,“恐袭”事件是由乌克兰方面策划的。俄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第一,俄已经逮捕了7名涉案人员,其中叶夫根尼·帕诺夫已经招供,乌克兰方面尽管拒不承认,但拿不出驳斥证据;第二,俄即将于下个月举行杜马(议会下院)选举,在通过全民公决形式“脱乌入俄”的克里米亚发动恐袭,有利于扰乱当地局势,为乌克兰收回克里米亚提供可能;第三,随着乌克兰危机“常态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倒退,借对抗俄罗斯上台的波罗申科政府“无作为”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不仅外部势力对其“失望”,波罗申科政权内部也争斗不断,此时在克里米亚发动“恐袭”,有助于波罗申科政权重新吸引西方关注,借外部冲突提升自身支持率;第四,一旦俄乌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一直积极寻求“加盟入约”的乌克兰必将把北约“拖下水”,从根本上说也是波罗申科稳固自身统治的一种手段。

  由于乌克兰危机已经长达两年,诺曼底四方会谈及《新明斯克协议》均未能给出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是维持了冲突双方暂时的停火状态。两年来,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每一个节点都充斥着各种阴谋论的观点,俄乌基本处于各执一词、大打“口水仗”的状态。此次有关克里米亚“恐袭”未遂事件同样难逃阴谋论的漩涡,原因众说纷纭。

  俄乌加紧军事部署

  乌克兰波罗申科政府则对俄罗斯的指责进行了严正驳斥,否认乌克兰参与了克里米亚的“恐袭”事件。波罗申科指出,“俄罗斯的荒谬指责不过是托辞,目的是想以此为借口实施更多针对乌克兰的军事威胁”。

  过去一周,俄乌一方面大打“口水仗”,另一方面都加紧在乌克兰东部及克里米亚进行军事部署。首先是俄罗斯方面,俄在8月11日召开的俄联邦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重新明确了确保克里米亚半岛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的补充措施,而俄南部军区12日宣布已在克里米亚部署俄最先进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

  作为回应,12日,乌克兰将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地区和克里米亚边境的恐怖威胁预警级别提至最高,即面临“实际威胁”的红色预警。事实上,克里米亚“恐袭”事件后,乌克兰东部冲突呈升级态势。

  冲突不符俄方利益

  此次克里米亚之行已经是两年来普京的第五次到访,在俄乌关系再次剑拔弩张的时刻,普京此访是为了“督战”还是另有目的呢?

  此间分析认为,一方面,北约及俄罗斯在乌克兰周边举行大规模军演已成为双方在这一地区军事对峙的具体体现,虽然近期发生了克里米亚“恐袭”事件,俄方也向俄乌边境部署了S-400防空系统及约4万兵力,但不能据此认定俄方准备向乌克兰开战。而在当前,克里米亚完全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乌克兰方面想主动进攻克里米亚不具现实可能性。

  另一方面,俄罗斯即将于下个月举行的杜马选举对普京是否在2018年总统大选中谋求连任具有重要铺垫意义。俄罗斯近期的外交政策调整、内部核心团队人事变动都是为此作准备的,而寻求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途径,进而迫使西方解除对俄经济制裁才是普京及其团队的根本目标。在杜马选举的关键时间,发动一场与乌克兰的直接军事冲突从政治、经济、外交各个方面并不符合俄罗斯当前的根本利益。

  8月12日,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只是“威胁”称或与乌克兰断交,但15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就出来表态,“此时断绝与乌克兰的外交关系不符合俄方利益”,可见,虽然“恐袭”事件激怒了俄罗斯,但俄对处理与乌克兰的关系还是非常理性的。普京在19日的俄联邦安全会议上表示,“尽管乌克兰不愿与俄保持大使级外交关系,但莫斯科不想使俄乌关系发生逆转,俄将设法与乌保持接触”。

  可见,普京此次到访克里米亚,“控局”的目的和意义远远大于“督战”,乌克兰问题远非是一场局部战争就能够解决的。

  本报莫斯科8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