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指爆沦为政治工具 向外国“出卖影响力”

09.09.2014  09:03

  美国非营利性智库向来以专业、客观的形象示人,以提供独立政策分析和专家意见深受美国政界和媒体重视。然而,美国媒体日前称,不少美国智库如今接受外国政府资助,发表利于“赞助商”的观点,早已沦为“政治工具”。

  据《纽约时报》7日报道,美国十余家知名智库近年已接受数千万美元的国外“捐款”,这些智库拿到钱后就会在美国政界高层“吹风”,促使政策制定者采纳有利于其“雇主”的政策方针。对于这种以金钱为基础的“合作”,一些政策制定者仍蒙在鼓里。《纽约时报》披露称,与外国政府存在“雇佣”关系的美国智库包括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以及美国“大西洋理事会”3家。它们可谓是“吸金大户”,一旦“佣金”到手,就分别通过发表政论文章、举办论坛以及私下会晤等多种方式对美国政要展开游说。

  报道称,为美国智库提供资金的国家主要来自欧洲、亚洲,特别是中东地区。卡塔尔、日本和挪威3国则被点了名。其中,卡塔尔政府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大金主”,曾为该机构新建总部大厦提供超过1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此外,卡塔尔还于2013年承诺向布鲁金斯学会提供一笔总额为1480万美元的捐赠款。日本对美国的科研类机构也是格外慷慨,在被问及原因时,日本使馆发言人大高正人回应称,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日本正在国际舞台逐渐失去“存在感”。

  批评人士称,这样的捐款起着“封口费”的作用,接受捐款的研究机构很难开口批评“金主”。布鲁金斯多哈研究中心前客座研究员萨利姆·阿里说,曾有同事告诫他“不得在研究论文中批评卡塔尔政府”。他还说,由布鲁金斯学会提供的有关卡塔尔的报告很有可能不完整,并不是内容不实,而是被巧妙地“删减”过。

  《纽约时报》说,一些不受美国重视的小国很难接触到美国位高权重的政客或官员,因此他们往往“拿钱开路”,资助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智库,通过这种方式和华盛顿“沟通”。在这些外国客户中,挪威运筹得最为得当。作为欧洲主要产油国和北约成员国,挪威密切地关注美国的政治风向。报道称,挪威在过去4年内,向华盛顿各类智库“投资”至少2400万美元,将这些机构悉数变成挪威外交部的“秘密武器”。挪威当然从中获益匪浅:收到“佣金”的美国智库积极倡导增强挪威在北约中的地位,并支持扩大该国在北极圈的石油开采范围。印度“webindia123”网站8日称,不少法律专家对美国智库和外国政府之间紧密关系的合法性表示质疑。

  “金钱正在将原本严谨保守的智库变成外国政府游说华盛顿的有力武器”,《纽约时报》说,这种趋势已对美国社会高度重视的知识自由构成威胁。有学者为了不得罪为其提供研究经费的捐赠方,甚至摆出“甘为五斗米折腰”的姿态。美国《新共和国》杂志称,很多在非营利智库的工作者本身就是政治说客,只不过对外打着“学者”的名号罢了。近年来,美国政策分析类机构的数量猛增,各个智库面临激烈竞争,而美国政府却削减了对非营利智库的科研经费,这也是促使该类机构争相“挣外快”的部分原因。美国法律专家约瑟夫·桑德勒称,外国政府和美国智库之间的这种合作展示了在华盛顿“购买影响力”的方式,这种事情是前所未见的。【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 刘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