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7部门成“智网工程”首批市级入格部门

11.05.2016  10:20

■昨日,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举行。图为梁维东作重要讲话 (记者 郑家雄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市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昨日召开。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梁维东指出,公共安全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城市 经济 社会发展的保障。“智网工程”是深化平安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是维护公共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智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市强化“两个支撑”、推动“三个走在前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委副书记姚康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邓志广传达了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省委政法委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目标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并提出贯彻意见。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东来,副市长喻丽君,市委秘书长黄少文,市政府秘书长邓浩全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全市“智网工程”建设近期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谈认识

把“智网工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梁维东指出,“智网工程”建设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创新。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智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推进“智网工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消除畏难情绪,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东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推动“三个走在前列”,补齐“三大短板”,确保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梁维东强调,对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我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行政架构、特殊的人口结构、特殊的经济结构,我市必须把“智网工程”建设作为补足社会服务管理短板的重要举措,依靠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机制、科技的支撑,加快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定目标

推进治理创新实现“三个转变”

梁维东指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建设社会服务管理“智网工程”,要以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为目标,遵循“一张基础网格、一支专业队伍、一组信息系统、一套工作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思路,有效整合公共服务管理资源,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快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法治化保障”的“四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梁维东要求,网格化和信息化是推进“智网工程”的两个关键,打造一支思想稳定、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网格管理员队伍。入格部门要对入格事项进行详细分解,形成清晰的作业标准,做到“不带清单不入格、不入清单不作业”。要制定完善数据共享共用、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防护等配套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信息互联互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应用。

梁维东强调,“智网工程”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其最终目标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依托“智网工程”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由传统作业向科技运作转变,由被动防控向主动治理转变。

论落实

严格督查考核  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

梁维东指出,“智网工程”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严格督查考核,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智网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用更多的精力、花更大的力气去研究谋划、推动落实。

梁维东要求,要加快健全“智网工程”建设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实施月度跟踪、季度监测和年终考核,对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限期整改,并严肃问责,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要充分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将“智网工程”打造成一项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相关链接:

确保网格管理员9月底前开始作业

会议研究审议了“智网工程”建设有关事项,原则通过“智网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制度和“智网工程”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安排,明确将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 卫生 和计划生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消防局等7个部门作为“智网工程”首批市级入格部门,提出了建设“智网工程”指挥调度中心的总体要求。

为确保“智网工程”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稳步有序地推进、保质保量地完成,会议提出,各镇(街道、园区)在作出基础网格划分方案之后,须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把关,这项工作要在5月底完成;全市要在7月底之前完成网格管理员整编,8-9月份开展岗前培训工作,确保网格管理员9月底前正式开始作业。综合考虑“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建设难度和指挥调度现实需要,首批信息化项目10月份投入试运行,整套信息化系统明年1月份投入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