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12.03.2015  18:32

  家里下水道堵了,76岁的李荣富大爷拿起儿女特意给买的平板电脑,按下“修理”按钮,两分钟后小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就和他取得了联系;每天上午10点,李大爷都会在阳台晒晒太阳,如果有一天没去阳台,系统会给在外工作的子女发送一条提示短信。在北京广外街道,959位老人都在使用这套智能系统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水龙头没关几十公里外报警

  中午11时,在中关村上地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的冯军手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厨房自来水阀门已出水超过15分钟,系统示警。”看了短信,冯军赶忙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妈,您是不是忘记拧自来水龙头啦?

  冯军的母亲今天76岁了,独自一人住在广外街道的青年湖小区。而为了工作方便,冯军一家都住在北四环外,只能周末去看望老人。考虑到老人身体不太好,去年下半年冯军给家里装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统,“这样家里有任何突发状况,都能立马通知到我。

  远在几十公里之外,冯军如何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老妈忘了关水?原来,水龙头阀门边安了一个硬币大小的感应器,一旦流水时间超过设置时间,数据就能通过家里的网关传输到冯军的手机上。

  “前几年就出过一次事儿,老人出门遛弯忘记关水,结果回来一看,所有家具都泡了。”冯军说,这让他对老人的居家安全有些担心。去年下半年约好技术人员上门时,自来水阀门成为他第一个要求安装感应器的地方。

  这套智能家居养老系统,同时还有一支100多人组成的社区服务团队作为中间环节。

  东方博思技术总监陶雨介绍,目前广外街道10个社区的959位年龄在70岁至80岁之间的独居老人正在享受这种智能服务。老人在家里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话呼叫,10个社区服务站就能提供上门送餐、修理、上门送货等服务。除广外街道外,朝阳安贞社区、高家园社区的智能家居系统也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上半年将开始服务更多“空巢”老人。

  大数据帮助摸清老人行动规律

  椅子、水阀、垃圾桶、拐杖……经过前期市场调研,感应器通常会被装在这些不起眼可又和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除了感应器,这套系统的关键部分是把一个个生活物件联上网的网关。

  在位于亦庄嘉捷科技园7号楼2层的东方博思物联网体验中心,记者见到了一个只有平板电脑大小的白色小匣子。家里装上这样的网关,就可以搭建起聪明的“物联网”。

  老人从椅子上起身,系统会提示“老人已离椅”;老人出门遛弯,随身携带的智能手表会画出一幅详尽的路线图……在这套系统中,老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在子女的规划中。

  防范突发事故之余,智能家居系统会不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侵犯?这是老人们比较担心的问题。陶雨解释说,在实际操作时,基本一个家庭只需要安装一到两个感应点就可以防范老人在家中独处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并不需要完全监控老人的一举一动。

  “关键在于摸清老人行动的规律。”陶雨说,在和子女、老人的沟通过程中,他们发现老人在家中的活动相对规律,几点起床、几点做饭、几点出门遛弯,时间都比较固定。通过前期大量采集老人行动数据,系统可以摸清规律,随后感应器会被安装在关键方位。比如老人早上起床后会去厨房做饭,就可以在厨房门上安装一个感应器,如果超过一定时间老人还未经过厨房门,系统会认定情况异常,从而触发安装在子女手机上的报警信号。

  智能家居“小伙伴”越来越多

  当你还在下班途中,电饭煲、电热水器已经提前启动,暖气逐步调整到舒适温度,灯光、电视会在一个“智能管家”的智慧下准备就绪,只待你踏进家门的那一刻……当年科幻小说中描绘的场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了解到,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已经从豪华别墅延展到普通公寓。以进入最后收尾阶段的北京“小米公寓”为例,这个将主要由30岁上下年轻“白领”居住的智能公寓里,居住者只需要在单元门前刷一下特制公交卡,就可以进入单元楼,而点击自己的微信,房门就会应声打开。

  “养老服务只是智能家居的一个落脚点。”陶雨说,早几年智能家居的同行还只是几家安防领域的企业,如今小米、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美的、海尔这样的传统家电企业都纷纷进入成为“同行”。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智能家居新业态的欣欣向荣,将让北京人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惬意。(张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