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讲坛】曹湘洪院士展望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

01.10.2015  19:38

报告会现场

  我国的炼油能力、主要石化产品产能产量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GDP增速、人口的变化将对炼油及石化产品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展望2030年,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应该实施怎样的发展战略?

  9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华园讲坛”第15讲在五山校区体育馆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作题为“展望2030年的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报告。党委副书记张振刚、副校长邱学青,校院两级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机关部处、直属单位管理干部及教师、研究生代表共700余人参加报告会。

曹湘洪院士作报告

  曹湘洪院士概述了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现状,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炼油石化工业的大国,但大而不强。面向2030年,我国炼油石化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市场消费增速趋缓,产品缺少国际竞争力。柴油、汽油及石油消费将先后经历峰值,石化产品消费增速也将趋缓,石化产品基于原料因素缺少市场竞争力;二是原油进口依存度继续升高;三是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炼油石化企业的三废排放指标越来越严,同时油品清洁化的标准不断提高。

  “中国的能源和土地资源、道路条件、交通发展模式等决定千人汽车保有量饱和水平将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报告中,曹湘洪不仅提出了前沿的观点,还用大量数据分享了对未来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的预测。预计2020-20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2030年的保有量预测3.8-4.2亿辆,2040年以后逐步达到饱和。曹湘洪表示,“替代燃料的作用越来越大,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车将快速发展。”随着天然气资源增加天然气汽车会继续快速增长,同时我国政府支持电动车发展,2020年后电动车会被更多消费者接受,但我国人口聚居条件造成的充电设施建设的困难会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2030年之前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但由于燃油经济性的提高、行驶里程的缩短以及替代影响,汽油消费增速逐渐放缓。汽油消费量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1.7亿吨左右的峰值。

  面向2030年,如何应对挑战?曹湘洪院士指出,中国炼油及石化工业要通过夯实产业基础、发展高端产品、坚持绿色低碳、推进科技创新、融合信息技术和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实现由炼油及石化工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研究生与曹湘洪院士互动

‍‍‍‍‍‍‍‍‍  本场报告也是“名师大讲堂”第60讲,在场研究生与曹湘洪院士积极互动,并送上了为其特别绘制个人肖像漫画。报告会不仅有很强的理论深度,也有很高的实践高度;不仅诠释了产业发展的广泛前景,也描绘了技术创新的路线图。(图/周玉  ‍‍学生记者 温宇馨  文/许颖)‍‍‍‍‍‍

 

附:曹湘洪院士简介

  曹湘洪,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2月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深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与企业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过三十多项重大炼油及石油化工装置的技改和扩建工程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负责并参与开发了顺丁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及丁基橡胶等新技术;提出开发和采用新技术,组织乙烯及下游装置的技术改造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提出并组织开发渣油催化裂化、以生产乙烯原料为主要目的的蜡油中压加氢裂化等炼油新技术;领导和组织中国石化的科技工作期间使中国石化年申请国内外专利数、获得专利授权数名列中国企业之首,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奖项数位居中国企业前列,提升了中国石化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炼油和石化技术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二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九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