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先进地质科考船昨日首次开放
大洋网讯 水火、冰火本不相容,但是冰块却可以燃烧,更神奇的是这种燃烧的冰块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未来中国的重要新型能源。为了迎接第49个世界地球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为逾百名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可燃冰科普课。主办方特别安排学生上船参观了停泊在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的“海洋地质八号”,这是“海洋地质八号”自去年12月正式入列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后首次对媒体开放。
孩子们参观“海洋地质八号”并上了一堂精彩的可燃冰科普课。
昨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市第86中学、广州市广中路小学的逾百名师生参加了《冰与火之歌——可燃冰勘查与试采》大讲堂。一段可燃冰熊熊燃烧的火焰视频,将学生们带入一个神奇的海底可燃冰世界。见证去年60天中国首次可燃冰试采全过程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可燃冰试采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陆敬安博士,现场解读了可燃冰的燃烧原理。
“可燃冰,是由气体分子与水分子组成的一种冰状的固体物质,外观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似冰雪,可直接点燃。可燃冰形成需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低温、高压环境以及充足的气源和水。自然界中的可燃冰主要赋存于高压、低温环境的海底浅表层沉积物和高纬度冻土里,约有97%可燃冰分布于海洋中,仅3%分布在陆地冻土带。”陆敬安说,海洋中的可燃冰,往往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
中国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冻土带,通过先后15年的调查和评价发现,南海海域预计有740多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青藏地区又发现了350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预计到2020年前后可以突破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技术,大约再经过10年左右的提升,到2030年前后实现天然水合物的商业开发,将可圆“燃冰汽车”之梦。
孩子们在驾驶舱拿起望远镜过把“船长瘾”。
现场直击:
全球无限航区科考船“海洋地质八号”棒棒的
主办方特别安排学生们参观了停泊在东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的“海洋地质八号”,这也是“海洋地质八号”去年12月入列以来首次对媒体开放。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资深远洋船长孙雁鸣逐一介绍这艘目前中国最先进的科学调查船的诸多亮点。
记者首先在船长指挥控制室看到,就在船舵面前,是一大排装载着各种数据显示的仪器表。据介绍,各个系统的运行情况,都在这些仪器的可控之下。从航行速度到各种海况,尽在船长掌握之中。
而在船尾部的重要空间,6层楼高的船体内,除了顶层备置的直升机降落台,两艘小的登陆艇,舱底放置着多种调查设备包括长达8000米的电缆线。作为先进的地震调查船,该船更多的空间用来容纳调查地震波数据的先进设备。其中该船可以同时放下8条6000~8000米的电缆,进行海底地震波的测试,作业现场的场景十分震撼。
这是一艘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5000吨级高精度多缆短道距三维地震调查船,目前正紧张有序地开展设备调试和海上试验工作,以尽快形成海洋科考生产力。这艘新船总长88米,型宽20.4米,型深8米,设计吃水5.6米,总吨6785吨,最大航速16节,自持力45天,续航力16000海里,适用于全球无限航区的科考工作,B级冰区加强,是世界首艘六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物探船。
解码“海洋地质八号”:
瞬间呈现海底高清地质图 就像给人体做CT
“海洋地质八号”一个重要功能——只要开动机器从海面掠过,深海海底下的高清地质构造图就能被瞬间清晰呈现,就像人体做CT。该船同时拥有“三大亮点”:
一是短道距三维精细物探。它是世界上首艘配备短道距、高精度、高分辨率地震系统的三维物探船。与以往的三维物探船不同的是,该船所具有的短道距精细物探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海底地质情况,更精细、更清晰地还原成三维图像。
二是安静与大拖力性能。该船充分考虑了降低水下辐射噪声,具备了安静作业的特点。同时,该船较世界上同类型物探船具备更大的拖力,提高船舶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能。
三是全自主研发的优异船型。该高精度三维物探船,从概念设计、可行性分析到详细设计,完全自主研发完成。此外,该船是国际上首艘配备高精度、短道距(6.25米)电缆的物探船。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朱夏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