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庭冷落一个月没一单生意 穗二手房中介疑现"离职潮"
广州市4月份经中介促成的二手住宅买卖业务量比3月减少两成 图/东方IC
羊城晚报记者 张爱丽财经调查
在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产中介行业日子越来越难熬。昨日,房产中介顾问小黄在电话上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辞职了。”记者随后调查发现,目前市内置业顾问逃离二手楼市正悄然成风。
案例
中介店长辞职回乡
5月9日辞职前,小黄是一家房产中介的店长。昨日他告诉记者:“我从2012年底接手店长到现在,干了一年多的团队已经快‘散伙儿’了,7个人现在只剩3个,其中一个也已递交了辞职报告,只是暂时还没批。现在每个月在能接到租单的情况下,一些置业顾问也只能拿到2000多元,收入大幅下降。但今年以来,二手房的租赁业务也非常糟糕,这点儿收入在广州生活远远不够,实在扛不住就只好打包走人。”
他介绍,自己是2009年10月开始做房产中介,刚入行时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置业顾问,但第一个月就卖出了4套房,月入逾8000元。2010年,他是整个区域分部年度佣金排名第一的经纪人;同年,因为业绩突出,小黄升职为店长。
2012年底,小黄的老乡开了一家地产中介,为了“挖”他过去做店长,除了正常的业务提成,还许诺给他5%股权收入。“不用吆喝,坐在店里等生意上门。”回忆起那段时光,小黄现在还觉得幸福。
直到去年10月份,生意都还不错,他基本上能实现月入万元。在去年的三四月份,小黄甚至拿到了近10万元。然而“穗六条”出台后,市场开始走下坡路。
“刚开始还好,每个月还能卖四五套房子,除去各种费用,店里还有一些收入。”但随着房贷日益收紧,小黄发现日子越来越难过。“上个月我们店里只卖了一套房,加上出租带来一点收入,大家勉强熬着。现在连租赁业务都越来越难做了。”小黄说,离职后准备回河南老家做点小生意。
市场
置业顾问逃离二手楼市成风
事实上,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房产中介机构的置业顾问逃离二手楼市正悄然成风。
在新港西路一家房产中介机构,一位姓杨的置业顾问告诉记者,这个店中等规模,最高峰时期有近20名置业顾问,现在只剩9名。“有的人去新楼盘做销售了,有的回老家了,还有的去卖车了。”
在番禺大石附近一家地产中介,一位姓李的销售则表示,自己干完这个月就准备转行去卖医疗器械。他表示,公司的底薪很低,三四月份加上提成,他的平均月收入才不到2000元。“这样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养孩子”。
“如果市场再继续冷下去,跳槽本来就频繁的置业顾问,将会有更多人离职。”怡乐路一家中介的负责人说,置业顾问的收入主要靠提成,以前市场好,每个月少则有数千元的收入,多则有上万。现在随着交易量下滑,每个月累死累活最多也不过2000多元的收入,有些人甚至只有1000多元,落差如此之巨大,选择离职也成了必然。
事实上,还有一些职业顾问开始逃离二手楼市,转做一手业务。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在新港西路中大西门附近的一家中介门店,自上周起便大门紧闭。昨日,该中介公司市场部一位高级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二手楼市太冷,该店所有置业顾问都做一手业务了。据其透露,目前二手楼市的租赁业务非常惨淡,在有租单成交的情况下,置业顾问目前的月收入最多也就3000元。
原因一:
二手买卖租赁大幅下滑
置业顾问“逃离”中介机构的原因,自然是二手房成交量的下滑。
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小黄所在的中介公司4月份仅有一单生意的成交量在业内还不算最低。“现在一些中介门店一个月甚至连一单交易都没有,都在硬撑着等政策放松,我们店里这个月到现在还没拿到一个单,老板每天脸黑得都像谁欠他钱似得。”淘金路附近一家小地产中介的工作人员昨日告诉记者。
“不要说新单,此前两个客户因贷款迟迟没办下来,到现在都没能进行交易,我们的提成当然也没着落。”荔湾区的一家中介公司的销售称。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近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2014年4月全市原10区(不含增城、从化)二手住宅登记宗数为5127宗,同比减少66%。当月经中介行促成的二手住宅买卖业务量比3月减少两成,住宅租赁业务量比3月减少近一成半。
原因二:
潜在买家铁了心等降价
对二手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的原因,业内认为,除了各项调控政策的影响,还有以下原因:第一,新盘出现小幅优惠,吸引了部分原本打算买二手房的消费者;第二,买卖双方在物业价格上的判断产生严重分歧。
满堂红市场研究部高级经理周峰认为,很多有资格入市的准买家已经意识到同类竞争买家的数量在减少,和业主之间的谈判也不再处于劣势,因此委托中介人员进行合理压价的现象明显增多。但多数业主对后市的预期仍然看好,目前只有极少数郊区的业主愿意主动降低放盘价或最终售价,其他区域板块的小业主最多只是不反价而已,因此客户成功还价的幅度有所降低。
合富置业市场经理梁燕明也表示,从4月起,大部分业主叫价坚挺,议价空间缩小,部分转售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