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广阔市场在招手
△ 新松公司生产的送餐机器人给客人送来矿泉水。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顾海巍在机器人实验室展示仿人五指的灵巧手。本报记者佘惠敏摄
背上50公斤的铁块,腰不弯,气不喘,行动自如。这不是超人,而是一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穿戴上外骨骼机器人后的正常演示。
“这是我们研制的最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自重40公斤,可负重70公斤,运动灵活,跟随性好,可用于抢险救灾,也可用于病人的康复训练。”哈工大教授朱延河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今年下半年就将投入使用,规模化生产后,成本可降至每台15万至20万元。
机器人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随着各类相关技术的突破,机器人不仅忙着在制造业流水线上替代工人,在教育、医疗、娱乐、家政等诸多服务业领域,也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市场:小荷才露尖尖角
“从市场空间看,未来服务机器人更能体现机器人特征,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的终身伴侣。婴儿出生,有保姆机器人;学龄阶段,有教育机器人;毕业工作,会与工作机器人一起协作完成任务;退休后,还有养老机器人为你服务。”接受采访时,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对记者描绘了服务机器人的巨大市场和美好未来。“很多技术和产品有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消退期,但机器人的终点在哪,你想象不到。机器人现在只是起点,终点应该与人类社会相始终。”
事实也确是如此。
作为机器人家族的年轻成员,服务机器人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其潜力得到所有人的一致看好。中国有两亿多老年人,八千万残疾人,在过去大家族养老的时代,都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俗语流传,现在的小家庭,根本无法通过人力解决巨大的养老助残压力,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来满足需求。服务机器人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当前,个人与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持续而强劲地增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2014服务机器人研究报告显示,个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在2013年的销量大约为400万台,比2012年增长28%,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并预测,将有3100万台个人服务机器人于2014年至2017年之间售出。
这只是未来服务机器人市场的零头,因为现在针对大众市场的服务机器人产品类别很少,主要是扫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和教育娱乐机器人。人们所期待的产品更成熟、功能更完善、价值更高的家用机器人,如看护机器人、保姆机器人等,大部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未能批量进入市场。
在专业服务机器人方面,作为单位价值最高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表现十分引人注目。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带来外科手术革命的机器人公司——美国直觉外科公司在2013年营收达22.65亿美元,总市值达159.60亿美元。达芬奇机器人已在全球售出3200多台。
与国外相比,我国医用机器人虽然普及率低、起步晚,但研究发展迅速。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教授杜志江表示,国内在胸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长肢骨骨折复位及固定手术机器人、脊柱手术导航机器人、颅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有些系统已经通过CFDA认证,并进入临床应用。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爆点,是作为智能家居核心终端的家庭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推入家庭后,手机就会成为次要终端。”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玉春表示,日本软银集团近期推出的Pepper机器人值得关注。“软银其实是在通过廉价赔钱推广家庭服务人,来获取更多数据,完善它的数据库,改善它的产品,将来Pepper就可以进入更多家庭,以后靠终端赚大钱。”
技术:处处留白好绘图
服务机器人的巨大市场,已经是肉眼可见、趋势明显。而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却还处处留白,许多荒地有待开发。
“服务机器人强调智能,要有感知能力、交互能力、理解能力和任务规划能力。与在特定环境进行重复工作的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更接近于人。它是相对较新的领域,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中心主任陈小平教授认为,工业机器人技术国外已经很成熟,国外做了几十年中国才来赶;而服务机器人国内国外都在起步阶段,水平差不多,因此中国在这个领域有更多的机遇。“国外做服务机器人的高水平团队数量更多一些。但从质量比,相同方向相同课题的研究水平国内外差不多,有的中国还领先。”
这个判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记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中看到一只灵活的机械手,它有5根手指、15个关节,有触觉,能握住鸡蛋不掉也不碎,和人手一样灵活,还可以通过远程遥控操作控制。实验室的蒋再男副教授介绍说,灵巧手项目现在已是第四代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曾获欧盟技术转化一等奖等多个国际大奖。“它在机器人的灵巧操作领域具有很强应用前景。”
材料、软件、机械、控制、电子、传感、大数据、人工智能……更聪明更灵活的服务机器人,需要很多学科的技术突破和技术集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已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日本、北美和欧洲,已有7种类型计40余款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实验和半商业化应用。
在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研发投入方面,各技术强国正争先恐后,不遗余力。美国正在致力于将为军队伤病员开发的机器人假肢和小型无人侦察直升机等技术转为民用。欧盟已启动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项目,到2020年将投入28亿欧元研发用于医疗、护理、家务、农业和运输等领域的机器人。日本计划至2020年,实现产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翻番,扩大至1.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2亿元),主要增量将集中在服务机器人。韩国将服务机器人技术列为未来国家发展的10大“发动机”产业,把服务机器人作为国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发展,对机器人技术给予重点扶持。我国则在2012年制定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扶持相关行业发展。
当然,技术留白不等于完全空白,事实上,如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方面的技术突破,正是服务机器人市场开始起步的重要因素。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表示,在服务机器人的技术上,公司经过多年攻关已有所突破。“工业机器人可以固定在某个环境,服务机器人就需要在空间中自主行走、避障、充电。这个技术我们解决了,学术上叫建地图,其实就是认路。”
他介绍说,动态定位、自主避障、人机交互等相关技术的解决,让新松形成了餐厅服务机器人、讲解机器人、迎宾机器人、老年陪护机器人、儿童娱乐机器人等多种服务机器人产品,即将形成公司的新经济增长点。
产品:要创新也要创意
每一个新时代,都会有它的标志性、现象级产品,服务机器人时代应该也不会例外。但当前的服务机器人,只有专司一职、局限一隅的成功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手术机器人等,真正引发全民狂欢的现象级产品尚未出现。
服务机器人时代,一个成功的产品将具备哪些特征?
“上世纪90年代是计算机时代,电脑进入家庭,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级编程语言等关键的技术突破,是IBM、微软等公司产品成功的关键,这是一个创新为王的时代;本世纪初的网络时代,是一个创意为王的时代,微信、微博等有创意的新服务获得了巨大成功。”陈小平认为,服务机器人既需要大量技术突破,又需要有创意的新服务,因而整体上必须兼顾创新和创意,否则一些最重要的应用将无法实现。
“很多人认为网络就是短平快见效,想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延续网络时代的短平快模式。我认为,短期看,服务机器人的创意重要,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长期看,服务机器人涉及的各项技术比计算机难,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主。机器人时代,应该是创意和创新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新时代,投资模式和研发模式与以往都不同。”从这个新的判断出发,陈小平认为未来的服务机器人时代,洗牌的频率和幅度将更快更大,机器人创业公司存活下来不易,垮掉却很容易。“一方面风险更大,另一方面,不搞机器人会死得更快。机器人只要做通了,会把很多东西接过来,比如成为比手机更重要、更好的个人终端。”他预测,未来将出现大批类似“大疆”这样的创新团队,他们在基础研究阶段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探索,可一旦取得突破,其产品的市场推广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而沿袭传统理念的投资者将丧失机遇。
如何联通创新和创意?大公司提供大量创新的软硬件平台,小创客团队在此基础上推出有创意的新产品,或许将成为目前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一种范式。
“技术革命往往也伴随着企业模式的变革。”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认为,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到现在,企业模式已经从工厂模式变成公司模式,再变成平台模式。“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开放,不强调你拥有多少资源,更强调你能调度多少资源。所以很多企业成了平台,比如苹果公司,连生产制造环节都没有了。”
曲道奎表示,新松正在实施大平台发展战略,希望打通创新链平台,并与产业平台、基金平台协调发展。“目前国内的创客空间主要还是手指创客,即软件创客。但是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新硬件时代即将到来,机器人将是软硬件最佳的结合点。”作为打通创新链平台的重要举措,新松公司承办的“2015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本月初刚刚在上海落幕,6个最终晋级决赛项目均为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产品什么时候才能步入家家户户?市场需求不是问题,就要看你的创新有多牛,创意有多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