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当妥协最多的校长因为理想高
回到秋高气爽的合肥,朱清时本应进入退休状态,但这位68岁的老人,还在为南方科技大学忙碌着。
“除了要配合做好最后的审计工作,还要等待校董事会对我5年的工作做一个考评。”11月4日,朱清时在电话中向新浪网介绍了他离开深圳后的情况,“新校长的人选还没有公示,回来一个多月,主要就是整理在南科大的一些材料。”
从“光杆司令”到千余师生的大学
入秋的深圳依旧闷热。9月28日,气温超过30度。
迎宾馆6号楼一套一室一厅的房间,是朱清时旅居深圳5年的“家”,整理完地上的几捆资料,将一幅“忍”字书法收进行囊,这位68岁的老人下午独自飞回合肥与家人团聚。
5年前的9月,卸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1年的朱清时,接受深圳市政府的邀请前往创办南科大,从市长手中接过聘书时,南科大只存于图纸上。
按照最初的设计,南科大要建成一所“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学校要求去行政化,实现“自授学位,自发文凭”,由社会而不是教育行政领导来评价大学。
外界普遍认为,南科大是以香港科技大学为模板。
而朱清时自己则说,要建一所中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因为加州理工培养出了钱学森。
经过5年的努力,“志存高远”的南科大已成功招生四年,虽与当初的构想有一定的差别,但作为改革先行的意义,无法替代。
校长任期已满的朱清时回望这5年,他说自己是“中国妥协最多的校长”,“最严重时瘦了十多斤,还经常吃不下饭,要服下大剂量安眠药才能入睡。现在不当校长,不用太多操心,又胖回来了”。
朱清时告诉新浪网:“南科大的工作很操心,也很繁重。很希望有年轻、精力充沛、富有改革意识、更有声望的人来担当重任”。
南科大位于深圳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3000亩的土地上只有10多栋10来层的房屋,和周边密集的高层楼盘相比,颇有些不协调。
这所“袖珍”大学通过4年的招生,目前有学生1218人,教师150余人。
“因为理想很高,所以妥协很多”
与许多开放式大学校园不同,如今的南科大谢绝一般人参观,进入校园要查验证件,还要有师生接应才能进入,车辆的后备厢也必须打开接受检查。
南科大的“门难进”,还体现在招生上。
就读南科大,高考成绩占60%,高中平时成绩占10%,南科大复试成绩占30%。
这个录取模式,也是2012年妥协的结果。
这一年,南科大被批准“转正”,理想中的“自主招生、自授文凭”被改写。
2011年,南科大在并非获批的状态下,从全国招收45名高二学生组建教改实验班,不参加高考,采用全英文教学,物理学家授首堂课。
质疑接踵而来。朱清时告诉新浪网:“其实外界不了解,我们当时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比一般的讲授模式先进。深圳特区改革开放30年,有哪件事是批复了你再干的?所以深圳的精神就是敢闯。”
一位曾参加当年招生宣讲会的记者回忆说,朱清时讲的内容虽然大同小异,但每一场都饱含感情,“他右手握拳,用力一捶,说:我们不再等了。 ”
正是因为充满了太多期望,南科大也引来了太多围观和争议。
高考事件、港科大3名教授离去、局级副校长选拔、任命新党委书记,南科大的一系列风波让朱清时被外界认为不断向体制妥协。
“如果知道出现这么多的困难,当时绝不会答应出任校长。”朱清时告诉新浪网,“因为理想很高,所以妥协很多,我成了妥协最多的校长”。
2014年7月14日,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来到南科大。在讲话中,他提到“坚决防止传统体制的弊端在南科大这样的新创学校‘复制’,努力构建‘小行政、大教师队伍’的良性格局,在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上为全国探新路、作示范。”
这一举动,和5年前邀请朱清时前呼后应,可谓意味深长。
有人认为,“这是对朱清时治校五年的肯定,也可以说是与朱清时的一次告别”。
不能只用盼望的眼光等待未来
2014年9月1日,是南科大迎接2014届608名新生的开学典礼,朱清时最后一次以校长身份,为学生们做了开学致辞。
他在“卸任演讲”中说,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南科大在招生方法、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着力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演讲尾声,朱清时以50年前、自己还是一名大二学生时抄录的一首诗鼓励新生:不能只用盼望的眼光等待未来。
当地一家媒体在头版以《最后演讲》为标题报道,当天演讲结束时,他朝台下连鞠三躬,“掌声久久不断,以至于一位同事把校长扶了下去”。
9月13日,南科大为朱清时举行欢送会,5年的建校历程,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饱含深情。
该校唐叔贤院士向朱清时赠送《朱清时校长南科大工作影集》,他将朱清时校长的改革理想,形容为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塞壬美妙的歌声,“我们一听到就无法自拔,义无反顾地投奔南科大”。
9月24日,朱清时接受学生组织邀请在南科大做最后一次演讲,4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最后一讲的内容,并不陌生,朱清时曾在多个场合讲过,“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他将其归纳为去行政化、书院制管理等几个要点。
与以往不同,朱清时给学生展示了一封特别的信。1998年,他刚成为中科大校长,87岁的钱学森给他去信,鼓励他认真办学。
看到这两页泛黄的纸,学生们掌声不断。
接下来,朱清时说:“我们南科大要做的事就是回答钱学森之问,他知道了,他会很高兴”,语气坚定。这一次,掌声持续了8秒。
“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还一直留存在南科大。”一位学生说。
“人生很脆弱,但人的伟大就在于有思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