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再度剧透经济数据亮点

21.10.2014  12:01

中国经济三季报今天发布,城镇新增千万人的就业和服务 消费 等数据体现了提质增效

今天,适逢中国经济三季报发布之日,如何解读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现象,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话题。

多家主流机构给出的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的平均预测值为7.3%,并称未来几年经济增速将持续放缓。

一位官方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 微博 )日报》记者表示,受累工业生产连续走低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等因素,三季度数据将继续下行。但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数据来看,今年经济的下行已经触底,四季度将会有所回暖,全年增速预计在7.3%左右。

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近日在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发表演说时也“剧透”了三季度经济的几个亮点数据。其中,就业、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服务业、装备制造、能耗、大众消费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也在提升。

“如今市场习惯用过去的思维逻辑来分析主要经济数据,从根本上说是没有适应"新常态"的变化。”前述官方人士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裂变期、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期,各方面都要积极适应这个新常态,既不能妄自尊大,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这是李克强再度打气中国经济。9月份,他曾对8月份的M2增速做了剧透:“8月份M2增速为12.8%,在控制范围之内。

经济走势:年内放缓或已触底

尽管已经公布的各项9月数据有向好趋势,但受累前两月的大幅走软,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再现几乎已成定局。

面对中国是否有能力和是否应该继续保持高增速的争论,李克强在前述讲话时再次作出了回应。“我们提出中国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也就是说,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比较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保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民生证券 宏观经济 分析师管清友( 微博 )认为,年内“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一方面,四季度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将有所改善,经济政策似乎再度转向稳增长。另一方面,从高频数据看,“认贷不认房”等政策支持下的房地产销售未来或会有回暖迹象。

前述官方人士昨日对本报记者称,尽管年内下行已经触底,但经济压力依旧很大,决不可掉以轻心。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在温和复苏中进一步分化和调整,特别是美国近几个月表现“一枝独秀”。此外,国际货币政策差异在加大,新兴市场国家存在风险。

市场普遍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遇冷是经济回落的最大原因之一。在谈及房地产市场时,多名专家均表示不能“任其回落”。前述官方人士则称,1998年以来,房地产和汽车成为中国市场两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房地产市场无限回落,将会影响极长的产业链,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理性增长、健康发展才应该是房地产市场的方向。

亮点一览:就业住房凸显高效增长

尽管下行阴影一直如影随形,但一些实效性指标的表现却成为亮点。李克强在汉堡演讲时透露,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不降反增。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十几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

这一“剧透”数据意味着中国已经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的就业指标,同时实现城市调查失业率连续下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青告诉本报记者,一般来说,国家经济指标主要看四个,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在一些发达国家(最典型的为美国),甚至将就业看作首要指标。

此外,根据住建部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72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103%和98%,完成投资10700亿元。提前3个月完成了201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480万套的年度任务。

一系列数据在稳定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的同时,也表明政府在衡量经济形势时更加注重贴近民生的新指标。不少学者也对本报表示,目前来看降速增效才是中国最需要的,这会给改革腾出空间。

政府一年多来在“调结构”方面的极大投入由此逐渐看到了成效。李克强此前在德国表示,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 制造业 增长快于整个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跨了栏”。

本报记者梳理有关数据发现,前8个月,中国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2%和11.2%,远高于8.5%的平均增速。新兴服务业继续领跑,快递业增长更是达到52.7%。

节能减排 也交出了一份好的成绩单。李克强表示,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强度下降5%左右,是多年来最大的降幅,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特别是大众消费快速上升。

政策前瞻:预调微调有望升级

即便从最新发布的传统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走势依旧稳健,尽管下行压力仍存,但远未到一些海外投行所说的“危险”或“崩溃”的时候。

中国9月制造业PMI指数初值达到50.5,高于8月的50.2,当月制造业产出、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均保持扩张态势。市场多数解读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表现仍处于稳定区间,暂时没有落入持续性放缓的风险中。

包括瑞银在内的多家 金融 机构评论称,未来中国的经济政策或也以“”为主,但定向的预调和微调可能会升级。总体来看,扩大基建为主的有效投资,拉动信息等潜力巨大的消费,推动出口升级和外贸平衡是主要方向。

开篇所述官方人士认为,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是支撑经济最持久、最可靠的途径。与此同时,要继续坚持适度刺激,同时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编辑: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