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旋:“两纵”老战士 四肢多处留弹痕

31.07.2017  10:12

两纵老战士林旋在撰写革命回忆录。 庄园 摄

  在市区绿榕北路金属公司宿舍,居住着一位“两纵”老战士。他的名字叫做林旋,今年87岁。日前,记者来到林老的家中,听他讲述那段浴血杀敌的革命故事,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解放潮汕地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数革命战士更是为此付出了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初见林老,记者油然而生敬意,历经风雨洗礼和战争磨炼,昔日的热血志士,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虽然脸上多了一道道皱纹,但坚毅的眼神,一身的正气,举手投足之间,仍透露着军人的气质。在林老房间里,一切物品显得整齐有序,被子、衣服、书籍都被叠得整整齐齐,就连床单收拾得棱角分明。

  原来,林老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坤甸,少年时期归国,1948年8月入伍参加革命,成为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第七团第五连的战士。从那时起,他便跟随部队到处行军,开始抗战杀敌的军旅生活。“你们看,我的右手比左手短一截,手掌、小腿、手臂都留有弹痕。”林老告诉记者,这些伤痕大多是在1949年“岭后山”那场战斗,他冒着生命危险,孤身回去救受伤的徐杰同志而负伤。当时由于敌人的袭击,徐杰同志还是英勇牺牲了,他也中弹受重伤,经过同志们的精心照料,伤情才逐渐康复。忆起那段往事时,林老的神情略带悲伤。

  林老和战友们曾被困五房山中,面对寒冷、饥饿、伤病、追兵种种困难,他们在坚持了十七个昼夜后,终于突破重围,回到了根据地。在漫长而枯燥的战争岁月里,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他们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1951年初,林老任华南军区独立第一团二营五连指导员,受指挥部之命驻扎在饶平县所城下埃山村,负责守住大埕海防线,防敌从海上来袭。“那时两艘敌舰长时间抛锚海面上,且经常有敌机侵入领空,形势十分紧张,随时都可能有战事发生。除了生活苦外,任务重,责任更重。我连在南澳、饶平所城等地海防时,我与连长轮流守夜,每隔一夜就要踏着海浪巡哨到天亮,非常艰苦。可是,男儿保家卫国,多艰苦都要坚持!”林老动情地说。

  1954年,林老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担任过企业股长、东凤乡副乡长、二轻厂厂长等。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保持着不喝酒、不抽烟的行为习惯,严以律己,以诚待人,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1991年11月,林老离休了。离休后的他仍然停不下来,除了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密切联络老同志外,还协助市、县区老干局为提高离休干部特别是企业离休干部的待遇而奔走,使企业离休干部的待遇得到提高。

  林老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潮州的变化发展。“我每天有固定的时间阅读书报、收听电台,观看中央电视台、省台新闻,天天如此。”林老认为,作为老战士应不忘当年参加革命的初衷,永葆革命的本色,要与时俱进,为建设和谐社会继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林老还在撰写革命回忆录,希望将这段峥嵘岁月记录下来,借此勉励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发愤图强,把爱国主义精神永远传递下去。“近段时间,右手有些不适,写字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不会就此停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只要是有意义的,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林老坚定地说。

编辑: 苏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