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来梵:当今中国国家观之反思
我们往往容易把国家仅仅理解为是一种政治现象,或者是只偏向于将它理解为一种政治现象,而从法学这个角度去认识国家,这个我们能力不足,理论储备也不够。这无疑会影响到中国国家的法治建设,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国家认同与制度建设”,我今天想谈一下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国家观及其反思。
首先,我们从学术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国的国家观。这可以从古代谈起,即从传统的中国国家观谈起。实际上,传统中国是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国家观的。因为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自然是没有“国家”这样概念的,但是我们有一个比同时期的欧洲有关政治共同体的观念或许更加优越的观念,那就是“天下”观。具体而言,我们虽然没有现代的国家观,有的只是江山、社稷的观念,但在此基础上,存在一种“天下”观。什么叫“天下”呢?日本学者渡边信一郎专门通过认真梳理中国古代的经典,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古代的天下,指的就是以州、郡、县、乡、里、户、个人为具体结合体,以中国=九州岛=禹迹为核心,为天子的实际支配领域。它是区别于夷狄未开化社会的文明社会。从这个定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概念,这就是“天下”。而且这个“天下”概念中已经令人惊奇地存在了类似“认同”的观念,此种认同主要是对一个伦理规范体系、乃至一种文明体系的认同。所以到了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就指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以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之相食,谓之亡天下”。在这里,不仅“国”(江山、社稷)与“天下”被区别开来,而且倾向性地强调了对“天下”这个共同体的认同,即对一种文明体系、文化传统的认同。也就是说,像“天下”这样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共同体是如何维系的呢?主要是一种对文明的认同,文化的认同。这个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国家观或者类似于国家观的一种观念。
接下来,我们来看当今中国的国家观。众所周知,上述的那种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到了近现代之后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它的观念要素又以各种形式保留下来,影响着当今的中国人,乃至当今有一些西方学者仍然认为,当今中国在政治国家这一意义上的国家统合实际上仍然没有完成,中国还类似于一个由威权强力捏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其实,在政治层面,现代中国主要是受到西方许多国家观的影响,然后逐渐有选择地形成了国家意识的,其中,就形成了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里面的国家观。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又可称为阶级国家观,即认为国家就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暴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