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树葬让清明节回归清新文明本义
■ 辛 平
本报报道,3月30日上午,“弘扬优秀殡葬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二届免费树葬活动在梅江区树葬区举行,31个家庭自愿报名参加活动,通过生态节地安葬方式,弘扬生态文明、厚养薄葬的殡葬新风。据了解,3月至4月,我市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丰顺县将先后举行免费树葬活动,弘扬文明殡葬新风。
清明节在即,我市再次推出免费树葬活动,为部分市民选择绿色殡葬创造了方便条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当然,如何做到文明殡葬、文明祭祀,让清明节离绿色更近些,仍需每一个清明出行者自我约束和思量。
现在,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殡葬、文明祭祀正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和践行,成为感念和祭奠先人的一种最好方式。事实上,为满足市民绿色环保殡葬和文明祭祀的需求,我市早在多年前就推出了惠民树葬活动,免费树葬也进行了两届。众所周知,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绿色树葬既大大地节省了土地,而且让生命最终融于泥土、回归自然,其实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升华,值得积极倡导。
我们呼吁清明节离绿色更近些,是因为一些地方的殡葬、祭祀活动,做得并不“清明”,还没有完全绿色化。统计显示,如果沿用传统方式建坟土葬,全国每年要占去10万亩土地,浪费2000万方木材,还有大量石材、水泥等,对资源的浪费相当惊人。另外,从祭祀活动看,市场上那些制作精美、价格不菲的祭品,都在清明节这天被付之一炬。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高达100多亿元,让人触目惊心。
其实,慎终追远,祭祀故人,给逝者一个好的归宿,又何必拘泥于传统陈规陋俗?故人已去,缅怀先人的意义在于从先人那里汲取精神力量,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何况在全社会大力践行生态文明的今天,实行绿色殡葬,保护生态环境,守住青山绿水,已是大势所趋。就绿色祭祀而言,现在“网上祭祀”倍受推崇,越来越多的人在网页中为逝者献一束鲜花、留一首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寄托自己的哀思。还有在墓地祭祀时,种几棵“思念树”、播撒一些草籽,放置几束鲜花,既祭奠了祖先,又履行了绿化义务,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此表达“不曾忘却的纪念”,将深切怀念化作绿色追思,才是真正的绿色“清明”。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英灵”。建设天蓝水净的生态梅州,需要人人参与,真诚希望绿色殡葬、文明祭祀在清明时节走近你我,每个人都能用文明清新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使清明节真正成为绿色节,回归清新文明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