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新客家人”的端午节各有各精彩 客乡也是家乡 有情就不孤单

10.06.2016  18:10
英姨说,包粽子更是家家户户都会,比起客家地区的粽子,馅料更多一点。“客家粽”冲淡了乡愁   今年是来自贵州的彝族媳妇彭燕在五华县龙村镇过的第26个端午节,每逢端午她时常会收到学生送的粽子,这让身在异乡的她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也冲淡了不时会泛起的乡愁。

  ●本报记者  黄焱

  昨天是端午节。对于梅州人来说,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是过节的“规定动作”。而那些外地来梅的“新客家人”,端午是怎么过的呢?记者走访了解到,他们有的依然在工地忙碌,有的坚守家乡传统习俗,有的入乡随俗参与客家民俗活动……

  工地加菜也有气氛

  上午10点多,室外最高温度达33℃,摩托车放在树荫下10多分钟就能发烫,来自江苏常州的泥瓦工冯师傅和10多名工友在梅城广州大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给地面铺贴瓷砖,到下午6点半左右,他们才能下班。因为工期计划在9月中上旬完成,端午节期间工人们不放假继续施工。冯师傅说,晚上工地会加菜,也能感受到节日气氛。

  冯师傅今年56岁,妻子、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在常州老家,端午节虽一人在梅州度过,但他表示“已经习惯”。他说,梅州的端午习俗与常州的还是有些不同的。“老家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吃咸鸭蛋。我们没有赛龙舟,但是要回娘家。”说起家乡,冯师傅打开了话匣,“粽子里面包上豌豆、花生,一家人吃个团聚饭,热闹开心过节。”

  “心意粽”传递亲友情

  一颗颗饱满的粽子放在锅里准备蒸,小方桌上摆满了馅料,家住梅城的英姨坐在自家杂货店内的小圆凳上,为远在揭阳、东莞等地的儿子、姐妹包粽子。粽子里面包了咸蛋黄、猪肉、香菇、虾仁、菜脯等。为了准备这些材料,英姨昨早6点钟就起床浸米、剁馅、洗粽叶,忙活到快9点才开始包。“30多年都是这样,亲手包的粽子才有心意。”英姨说。

  英姨和丈夫1985年从揭阳来到梅州,但过节的习俗一直保持着潮汕地区的传统。“我们过节讲究慎终追远,祭祀是一定要的。”英姨说,包粽子更是家家户户都会,比起客家地区的粽子,馅料更多一点。

  “客家粽”冲淡了乡愁

  今年是来自贵州的彝族媳妇彭燕在五华县龙村镇过的第26个端午节,每逢端午她时常会收到学生送的粽子,这让身在异乡的她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也冲淡了不时会泛起的乡愁。“今年镇里举办了足球联赛,我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觉更有意义。”彭燕说。

  客家的端午虽热闹,但彭燕感觉老家的节日气氛更热闹。她说,彝族端午更隆重一点,大家会戴上银头饰、身着盛装参加对山歌、骑马赛等活动,不少出门在外的人这个时候也会回去。“节日让大家能够从手头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参与团体活动,促进交流增进感情。”彭燕表示。